亓官氏的亓,通及笄的笄,读音为其。亓官,就是笄官的另称。笄官是一种官职,专门负责及笄之礼。
春秋时期,一般情况下,女子年满十五岁就应及笄,及笄后方可嫁人生育。男子十六岁就应及笄,到二十岁及冠,及冠后才可以娶妻生子。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这个特殊情况主要是针对天子、诸侯而言。
因为掌握国政大权的需要,或者其他需要,天子诸侯可以因时而宜。如晋悼公十五岁就娶妻生子,鲁襄公更是十二岁就及冠宣布成人了。
但孔丘是一介士人,他又特别看重礼仪。所以,孔丘是到二十岁才结婚生子的。
笄官,是先秦时期在大周王朝王室或者诸侯公室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具体的工作就是在贵族女子十五岁、贵族男子十六岁时,主持一场仪式,在其挽起的头发上插上一根簪子,标志着告别少年时代。
这在当时是非常隆重的一个礼仪,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这个笄官自然显得十分重要。
列国诸侯都设有掌笄之官,专门管理公族的男女及笄之礼,而且此官职是一个世袭官职。
于是,祖上曾经担任过此官职的后人,有的就以先祖之官职为氏,这便是笄官氏的渊源,也成了中华姓氏文化中复姓笄官的渊源。
由于笄通亓,也通丌,所以就有了亓官氏家族和丌官氏家族。笄官氏、亓官氏、和丌官氏这三大家族,以及形成的这三个复姓,其实都源于笄官。
有意思的是,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令严禁胡姓,结果搞成了扩大化,将一些汉族复姓认定为胡姓,使得这些复姓被迫改成单姓,如夏侯、上官、丌官、宇文、令狐等等。
其中,丌官氏就被改成亓姓。
再到后来,据说登记户籍时,工作人员墨水不够,当事人更是文盲,居然将口说的丌姓,直接写成了齐姓。
最后居然也这样将就了,几代下来,就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丌姓。
这些,当时的孔丘以及他的夫人亓官氏是不知情的。
他俩此时最关心的是,十月怀胎后,亓官氏为孔丘产下一大胖儿子!
孔府登时热闹了,洋溢着喜庆。
看来,今年正是孔丘的多喜之年,幸运之年。服满丧期,及冠成人,娶了娇妻,生子大胖儿子!
孔丘正兴奋着呢,突然来了客人:鲁国宫中之人鲁三。
鲁三是鲁昭公近侍,此时奉鲁昭公之命,拎了一条大鲤鱼前来祝贺!
啊?国君亲自派人送礼祝贺?
孔丘顿时紧张了,他立即以孔府最高规格安排待客,将这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郑重其事放入水缸,再向鲁三奉上茶水,然后是听候鲁三转达国君的命令。
是的,当时鲁昭公正在鱼池观鱼,听说孔丘生了儿子,想想自己不是一直说要关注孔丘这个人吗?
但孔丘及冠、结婚这样的大事都办下来了,自己居然没有半点表示,这算个毛线关心?
但国君送礼可不同寻常,鲁昭公一时想不出要送点什么好,正好自己在观鱼,就命近侍鲁三捞上一条鲤鱼送给孔丘,以示祝贺。
孔丘向鲁三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君的感激之情,表示自己愿为国君、为鲁国尽忠奉献。
鲁三很满意,闲聊几句后,也就告辞回宫了。
孔丘对夫人亓官氏道:“国君居然关心丘,看来丘要努力了。如今国君送鲤鱼,恩重如山呐。
儿子就以鲤为名吧,希望儿子记住,他是得到过国君赏赐的人,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了本领要报效国君,报效国家。”
于是,孔丘之子就以鲤为名,即孔鲤。
由于孔鲤是孔丘长子,所以也称孔伯鲤,也有的史书称孔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