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听后心悦诚服,立即拜倒在地:“今听国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丘请拜君为师!”
郯子,就成了孔子的第一位正式老师。所谓正式,是因为孔子的第一位非正式老师,正是母亲颜征在。
孔子仅仅是从郯了那里学到了一个关于少暤鸟官的远古知识,就甘愿成为郯子的弟子,正应了后来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
后来,孔子的学生问起孔子问鸟并拜郯子为师之事,孔子由衷感慨道:“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啊!”
天子失官?天子怎么可能会失官?天子就是天子,还在那里,他任命的大批官吏也在那里,怎么可能失官?
如果这样理解,当然会遗笑大方。
孔子的感慨就是远古时期,有着一整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官学体制,但现在已经不讲究了。
自然,对当时来讲,就是天道。人道与天道相融合,这是令人向往的。
用现代的话讲,自黄帝以来,上古时期曾经分别以云、火、水、龙、鸟纪事,意味着远古时期,曾经分别以云、火、水、龙、鸟为图腾,形成了一整套图腾文化。
而郯子关于少皞时期以鸟为图腾,向孔子介绍详细的官制,给孔子描绘了一整套官与鸟相对应的官学文化。
在孔子看来,如今的所谓三公六卿诸事工正,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某个官员而已,知道这样的官员是负责什么的,但淡化了这样的大官应具备何等的素质。
但在远古时期,这样的官员,理应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对应的鸟名中可窥一二,并以此约束指引着官员们。
这样的官学文化,无疑是先进的!
但先进的远古官学文化,到如今已经没落了。
颛顼以后,各级官员不再有具体的自然事物相对应。用郯子的话讲,是没有远方的祥瑞到来。
这个远方的祥瑞,就是图腾之事物。
也就是说,以前部落时期,都有图腾。但后来,部落联合成了联盟,再到后来形成了天子王朝,图腾就消失了。
大周王朝以及治下的列国诸侯,谁也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大国强国。失去了图腾文化传承,大国诸侯们恃强凌弱,一切唯利益是图。
对郯国这样的弱小诸侯、人们眼里的东夷小国来说,虽然在大环境大趁势下不可能再实行这种图腾文化,但内心对远古时期的这种图腾文化是有感情的。
这不单单是因为血脉传承关系,更是因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天道、对于自然的敬畏意识比现在要强。
在这种敬畏影响下,无论是部落诸侯,还是官员百姓,更加自律,为不违天道,而不擅行刀兵,不恃强凌弱,追求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这正是郯国这样的小国诸侯的理想社会,也给孔子深深震撼。
如今这个天下,如今这个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远古以来的许多好文化给扔掉了,这就是礼崩乐坏!
许多文化,应该得以传承。要传承文化,就应该向古代学习,这就是孔子的复古思想。
当然,如果大讲特讲这些枯燥的玩意儿,估计没人会听。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孔子向郯子拜师学习的真正逻辑关系:
孔子并不是只去听了一堂关于鸟官的课,而是因为学习图腾文化,让孔子更坚定自己推动复古的信念。
“官学在四夷”,那是因为传统的中原诸侯列国都摒弃了远古官学,支撑远古官学的文化基础是图腾文化。
那就得向四夷学习这种官学,所以,孔子向郯子学习,并拜郯子为师,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那一年是公元前525年,当时的孔子,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