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这样的场合,这样的场面,我识相的早早退出房间。有什么情况,我明日自然可以向张哲一当面咨询。
至于帮衬沈茜,我自是义不容辞,但不是出于感情,而是出于她对我进入中道的知遇之恩。
太阳初升,黎明再次降临。我苦苦等待丁晓飞回屋,整整半日。
丁晓飞确实在用自己的方式,证实我的身份,具体的手段当下我是不自知的。
他从老家返回呼市的这几天,每日依旧往返于洪艳的心理诊所。在洪艳的鼓动和丁晓飞自愿配合的情况下,他接受了洪艳提出的催眠治疗方案。
起初洪艳是出于丁晓飞病例的特殊性,给与无偿、免费的治疗。毕竟在人烟稀少的内蒙,这样的病例很稀缺,也很珍贵。
后来洪艳进一步了解到丁晓飞的状况后,更是增添了她对专业领域,无限的好奇和遐想,促使洪艳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丁晓飞的状况。
丁晓飞的遭遇,如果真的如他自己的口述一般,他的身体里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在现有科学的认知下,实属罕见、难得。
洪艳痴迷于本职专业,近乎疯狂。她借着治疗丁晓飞的个例,来了解自己从未涉足过的新的领域,倒符合洪艳强烈求知的个性。
眼下呼市心理诊所,有没有正式授权心理医生催眠这项服务,外行人很难得知。
当然出于她对丁晓飞的治疗,是无偿的情况。所以并不存在僵滞的医患关系,也很有可能促成这次心理催眠。
总之,丁晓飞确确实实,每日清晨从病房离开后,去往了洪艳的心理诊所。在洪艳的安排下,挤出时间,对丁晓飞循序渐进的开展催眠的治疗疗程。
提起催眠,你的大脑中也许会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位魔术师式的人物,身穿黑色燕尾服,戴着白手套,手拿一根小棍,一挥手,众人就纷纷倒下。
其实,催眠远没有想象中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看电视看得太入迷,而忘了其他事情;上课时看窗外的景色太着迷,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在洪艳的要求下,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催眠的报道:催眠(hypnotism)源于希腊睡神Hypnos的名字,近代的催眠术,则起源于德国人麦斯梅尔。催眠是受术者在催眠师的语言暗示,及肢体动作的诱导下,心理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处于似睡非睡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受术者身体,尽可能地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声音、物体、观念等刺激。一段时间后,受术者开始感到疲劳,意识开始分散而难以保持注意力。
此时,适当引入另一刺激,受术者会逐渐向它分配注意力。然后,施术者与受术者通过不断的交流,使得施术者的声音成为受术者唯一能感受到的外界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受术者的眼睑松弛下垂,回答问话时,口齿含糊不清、语速减慢,呼吸频率变慢变深,意识清晰度下降。催眠的效果就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