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面最可怜的无疑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崇祯了,周后把持内库,给崇祯的内孥剩下的就更没有多少了。
崇祯皇帝花钱要么是内库拨钱,要么就是管户部去要,户部尚书要是银子有大用处,就不给皇帝了,崇祯还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去弄银子。东厂的小金库,崇祯还看不上那点老太监的养老钱,至于锦衣卫,没有问他要钱就算好了,虽然抄家是皇帝小金库扩容的好机会,但是崇祯一想到这些钱最后要给到内库中,自己还是没有钱花。崇祯既生气却更是无可奈何。
很多东西都变了,袁凌鳯也一再改变,时间和经历会磨掉一个人身上的尖锐之处,就像现在手头无事,想着事情的袁凌鳯总喜欢把玩一枚铜钱一样,人就如同一枚铜钱,为了保护自己外表可以变得圆润,但是方正的心却不能有丝毫缺憾,就像铜钱一样,方正的孔坏掉了,那铜钱破碎的时候也不远了。
开源节流,袁凌鳯面圣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接着西镇武司兵制改革的由头,每旬袁凌鳯都要给崇祯皇帝写一封汇报内容的奏折,每到月初周后内库的五万两银子拉到西镇武司,带回去的还有袁凌鳯对于周后提问的回答。
袁凌鳯在西镇武司大营一待就是小半年,看似是朝廷的胜利,但是何尝又不是内廷的韬光养晦,别以为仅仅是东西镇武司两个镇抚使被刺,就能让崇祯动怒,甚至一怒之下进行了一番清洗,袁凌鳯这次南下也是借助了这股清洗的余势,不然一个四品的镇抚使那里来的资格去南直隶耀武扬威,这些袁凌鳯心中都有一笔账。
要说内廷也不是铁板一块,十二监四司八局的二十四位掌印太监以司礼监为首,加之锦衣卫、勋贵和挂名于武军都督府各府,但实际上听命内廷的亲军二十五卫(锦衣卫和这二十五卫的性质已经不一样了)。
掌印太监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其中的争权夺利却屡见不鲜,勋贵就更不用说了,心里怎想的不得而知,但是铁板一块是不可能的。
就连锦衣卫和东厂也是既有合作又有纷争,锦衣卫再怎么说那也是军队,平日里,虽说会将精干之人借调给东厂,但是军队始终不是宦官,这在本质上就有了区别,有区别就会有纷争,但是司礼监毕竟是内廷之首。东厂的提督就是司礼监仅次于掌印太监的公公担任。
所以锦衣卫有时候必须配合东厂行事,这一点就是现在的左都督,之前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也不是得积极地配合着东厂行事,不过这些基本上都是南北镇抚司在料理,镇武司还是老老实实练自己的兵吧。
去年携大胜之势,崇祯将税目稍作改变就引起了来自文官和宗室的压力,因为文官和宗室把持着大部分的地方商人,崇祯要给这些商人“松绑解压”怎么不惹的文官和宗室的反抗。
宗室的问题好控制,崇祯稍微找一借口就能将一个王爷贬为庶人,但是崇祯却不傻,宗室即使再不济那也是姓朱,二十七座王府将皇家的威仪展现在外,宗室也做出了让步,神秘的宗室十卫就是宗室交代给崇祯的代价,但是直至现在,作为文臣依旧还用着说了几千年的陈词滥调敷衍着崇祯。
取死之道,这是袁凌鳯在得知内阁和皇帝在朝堂上撕破脸时说的话。
崇祯就像是一棵树,看似高人几等的官吏勋贵实则只是依仗着大树快速成长起来的藤蔓,在热带森林里面,藤蔓借助大树的树干触摸高空的水汽,大树死掉了,倒在地上,藤蔓也随之死亡。
这样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往往将风险抛于脑后,看清的人早已经退后一步,有些人没看到危险依旧顽固,有些人看到了危险,却想着搏一搏,这最后一种才是真正可恨之人。
水路走的很快,袁凌鳯知道这些上层的博弈,还不是他可以观棋的时候,现在的他只是棋盘上崇祯奇正棋路中代价最小,更加隐秘的奇招,不过身为棋子的袁凌鳯可以走到哪一步现在还未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