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镇武卫实在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甚至是自己这位五军大都督的想象。
看着眼前风轻云淡的袁凌鳯不由得说道:“镇武卫,人可是有些太多了吧?”
袁凌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细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太多了,禁军京军还有招募而来的良人,镇武卫人马却是太多了。”
不得不提一下,今天一万五千人摆在大营外,可不意味着镇武卫只有一万五千人,算上将校军吏,卫内各司人手,还有山谷里的那四千多人,镇武卫不知不觉已经拥有了两万一千多人马,而镇武卫仅仅只是顶着一个卫所名头而已。
大明军制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加上卫里面的堂上官及其亲兵,每一卫不到六千人,而镇武现在已经有了四个卫所的人马了。
而且镇武卫还是当下装备最好的军队,这不由的会让人心生妒忌,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公要出口提醒的原因。
只是袁凌鳯却有自己的苦衷,大明九边十三镇,一共十三位总兵,其中宁夏阵的总兵按着去年的兵部谍报,不过统兵不到三万人,自己这个指挥使确实是被人架在火上烤啊。
不过边军和卫所毕竟是两套系统,自己归属于五局都督府,边军则归兵部直接管辖,不过这天下卫所五军都督府也只是遥领,真正的管理者是兵部,土木堡对于军事贵族集团的打击太大了,京军就成为了五军都督府紧抱在怀里的宝贝疙瘩了。
以前是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卫所,现在却变成了五军都督府加上兵部——都指挥使司——卫所,勋贵们在战场上丢掉的东西,就要从战场上拿回来,贵族戍边就是勋贵自己提出来的,因为勋贵权利地位来自军队,没有了军队,后果不敢想象,而京军七十二卫在勋贵的巨大投入后,也初见成效,成为了不次于边军的精锐之师,甚至很多京军士卒将校之前就是边军,亲军二十六卫只受皇帝管辖,现在蹦出来的镇武卫就成了双方拉拢的对象,不过这也只是各方的一厢情愿,皇帝现在有钱了,崇祯是不会放手这么一支强军给兵部或者五军都督府,现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牵扯平衡,正是他所希望的,所以袁凌鳯对于各方的善意可以接受,别看镇武卫现在五军都督府的话听,兵部的话也听,可是这只是暂时的。
镇武卫虽无亲军之名,但是镇武卫只听皇帝的,因为镇武卫是周皇后的军队,听着不合情理,但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镇武卫从头到尾都是周皇后用内府银两供养的,亲军还是兵部给钱给粮,不还是只听皇帝的话,更何况是镇武卫呢。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公和袁凌鳯说话,始终是商量的语气,因为涉及镇武卫,那么袁凌鳯就不是只代表自己了,他所代表的是皇宫中的一帝一后。
两人沉默了很久,袁凌鳯是不知道说什么,英国公是知道说什么都没用。
这时候上官无名拎着一把剑走了过来,走到近前一个胳膊的上官无名手中有剑,只能躬身,算是行了礼。
“两位大人,这是后军的一点心意,不是什么珍贵物件,想着国公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将作们攒了一批好钢,做了些兵器,这把明刀,就献给英国公了。”上官无名和善谨慎的说道。
英国公接过来一看,外表和长剑一般,抽出来却别有洞天,除了单刃为刀,双刃为剑这把奇怪的兵器到了行家手里就显出了不同。
之前袁凌鳯画的墨迹被将作误解了,不过很快就改正了。
一边开刃,大体上和唐刀相似,只是在刀尖有了一分变化,便是在刀尖的刀背上开了刃,虽然只是一个很窄棱刃,可是这也是刃口,和主刀刃一起构成了一个上宽下窄的四棱刀尖。
英国公挥舞了两下,说道:“这件兵器虽然有趣,却未免太多狠毒了。不过战场上可不是讲仁慈的地方,是个好东西,我收下了。”
得到英国公的肯定,上官无名就退下了。
等待上官无名走了,英国公将明刀回鞘,说道:“今日看也看了,该知道的也知道了,老夫该走了,凌鳯,勋贵起于行伍,勋贵要是在朝堂上说了话了,武臣就没活路了,你自己思量着吧。”
说完英国公就离开了,袁凌鳯看着远处的连绵大营,嘴里低叹道:“文人领军便是误国,这我哪里不清楚啊!”
上一世大明朝三品武将向六品文官行礼的闹剧还是不要出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