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按照三个月时间去算,那至少需要军费五十万两。
现在镇武卫所需都是从本部后军山城调出来的,而这些原本是用来给京营更换装备补给的。
各种无奈就是崇祯的现状。不能否认崇祯的能力,但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这样。
国库进账很多,同样的出去的也多,粮食银两,甚至都不会经过库房这道手续,就会被运往急需的地方,而现在大明就是这样的情况。
但是袁凌鳯的请示,崇祯是必须回复的,关系到前线战事,崇祯还不糊涂。
取来朱笔,在黄绢上,临笔未定。
崇祯思考了很久,盏茶还是半个时辰。
崇祯写下来:“缓进急决。”四个字。
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缓还是急,都要袁凌鳯去揣摩抉择。
事实上,崇祯希望袁凌鳯可以收复一地便扫清一地。但是派武斌去镇武卫后军山城仔细询问后。
上官无名给出的答案是:“后军山城倾尽所有,只能维持镇武卫战兵两月之用。”
武斌也开口问道扬言可以让镇武卫不花朝廷一分钱的镇武卫后军,为什么到了战时却掉了链子。
上官无名的回答让武斌难以再开口询问。
“禁军,京营,那一个不伸手,伸手了,我们给了,可是兵部给我们的回报是什么?收据?一百九十万两白银的借条?请武公公有时间帮我们问一下,兵部什么时候可以还钱。”上官无名的话很是不客气,但是确实是兵部惹急了他,钢甲,兵器,吃食,兵部的调令到了,后军只能接受,可是曾经说好的财货两清,货物也就是钢甲兵器什么的没有变化,但是言明的银两却变成了收据和欠条。
镇武卫的运行,或者说,后军山城的运行,时处于一个极限的平衡状态,要不是后军攒了点老底子,恐怕现在后军山城一点原料都没有钱去买了,平衡一旦被破坏,不亚于从头建设。
兵部老爷们可不管这些,镇武卫要是敢不尊调令,那么兵部可不会手软,贬官砍头,兵部砍一个卫所的将领,不说随随便便,但是真的要去做,还是十拿九稳的,即便是镇武卫出身于亲军。
后来甜头,谁都想要伸手。镇武卫声势浩大的背后是,崇祯支持力度的减小。
不知道一个月前,还是三个月前,周皇后雷打不动调给镇武卫的那笔例银没有了。
袁凌鳯当时是知晓这件事情的,因为这笔钱先用于朝廷官员的奖励,接着便是边军,之后还有嗷嗷待哺,哭喊叫苦的宗室。
到了晚上,崇祯的圣旨到了。
袁凌鳯面无表情的接过圣旨,皇使是一位陌生的公公,看着意思算是监军太监,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看着被婉拒的白银凭据,袁凌鳯知道这位公公的所图不是自己给的银两,而是替某人看住镇武卫,说的更清楚点,便是替着当今天子崇祯盯着袁凌鳯。
这是惯例,袁凌鳯的选择只有接受。
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面,袁凌鳯拿着圣旨凝视了很久。
缓进急决,这四个字让袁凌鳯很是悲哀。
看来崇祯是不打算去管镇武卫和兵部的糊涂账了。
缓进急进这四个字,让袁凌鳯看懂了崇祯不希望战事拖的太久,同时也要济南府再无红巾的我意图。
所以留给袁凌鳯的时间不多了,而袁凌鳯现在考虑的就是找紧时间,因为原本的三个月,可能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了。
镇武卫是用银钱堆起来的,军中很多的将领明面上或者背地里都说过这样的牢骚话。
三人成虎,袁凌鳯要走的是军方一脉,没有败仗还好说,牢骚只能是牢骚,若是战败,这便是袁凌鳯的取死之因。
袁凌鳯知道,镇武卫要是没有了从后军山城顺着运河源源不断运来的补给,恐怕三五日不说全军崩盘,战力不足还是会有的,而他袁凌鳯可以扫清济南红巾的底气,却正好是镇武卫的战力。
时间真的不多了,下一步该怎么做,轻重缓急,各有优劣,袁凌鳯一时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