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瀚昭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平衡各方利益的办法,几乎每天都在与官员和乡绅富户们商讨,但是收效甚微。
虽然语焉不详,甄真从凤瀚昭的信里也感觉出事情不顺利。但是她不在跟前,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像这种动别人奶酪的事情,哪里是那么轻易能够成功的。
唯一让人轻松一些的消息是商贵带着一车据说是石桥村的村民送的年货登门了。
甄真的病情刚刚好转,但是商贵这么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而且她也确实想听听商贵说说江源的事,便出去外院见他。两人聊了好一阵。
商贵说:“今年粮食夏秋两季大丰收。我们石桥村的人感念您和王爷的恩德,便想给您送一些我们亲手做的年货,这样更有诚意。请您务必手下。”
甄真谢过之后便直接问了:“江源现在怎么样?换了个新的父母官还习惯吗?”
商贵说:“只要是王爷挑的父母官,我们都放心。谁来都一样好。这新来的高福县令,起初一看就不太懂农事,但是他好问,而且带着人把整个江源县的乡镇都走了一遍。我是粗人,别的看不出来,但是有这份心在,就能把江源的事办好。”
甄真问:“那您在其他村做得这么样呢?”
商贵道:“多亏了甄小姐您的高招,我才忙得过来呀。我在石桥,说一不二,大伙儿都听我的。可是在别的村就不一定了。我得想法子,在我看不见的时候,也能管住这些人。我就先拿隔壁的桥头村下手,让他们选五个愿意种地行家或者管事的人出来,我管这五个人叫粮会。粮会管种地出主意,我们村有种地的高人,让他去帮着看看这些主意怎么样,合适,那就全村一起干。过了一个月,我让桥头村评议了这五个人一次,告诉他们下次如果没有这次好,少一粒豆子,打一板子。这样我只用一个月去一次,基本上就能掌握地里的苗情了。只要地里有收获,没人愿意惹事去。”
甄真问:“你真的打板子了吗?”
商贵道:“桥头村没有,别的村有,就是打手心的板子。上学的娃娃都受得了,这干活儿的大人没问题。打一打,也是为了给个教训。这简县令和高县令都说好。其他村后来慢慢也建了粮会,没建的,看见邻村的地越种越好,后来都盼着我去建粮会。”
甄真问:“您家公子呢?”
商贵道:“我一开始带着他一起建粮会,后来路数他都会了,就让他自己跑了几个村。让他也管管事。”
甄真欣慰地说:“看见你们父子和睦,我真的很高兴。商老爷,您见多识广,您说江源的这些事情推广到其他地方,应该怎么做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