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郑和下西洋整整七次,除了带来一些海外的特产以外,几乎没有对大明朝有任何有用的东西,以至于,之后大明朝都不再组织大航海了。”
“你说,你的想法跟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区别?”
“.........”
“要我说啊,只有把域外和海外都变成国土,这样才是最好的。”
“......”
“不管题主带过去的种子产量有多高,肥料有多好,耕地效率有多高,但是,它的产量终究还是有限的,能不能达到现在的一半都还是问题。”
“在三国这个范围内,土地是固定的,产量也是固定的,但是人口数量却是在不断增加的。”
“而且从战乱时期到和平时期,会有一波明显的婴儿潮,也许在题主统一三国不久之后,人口数量便已经达到了粮食产量的上限,到时候问题又出现了。”
“所以,我觉得与其想着如何继续提高粮食产量,不如建立强大的军队,占领更多的领土,从而扩大粮食产量。”
“只要领土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也会不断扩大,这样人口增长就不再是问题,至少在题主的有生之年,一定不会再出现粮食问题。”
“......”
“......”
网友对这位老哥的想法都表示了沉默。
不过,袁尚觉得这位老哥的想法倒是挺有意思的。
自古以来,土地对于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是非常重要。
一个正常的王朝,在建国之初,往往都是经历了大量的战争,前朝大量的人口因为战争而死,所以大量的土地便成为了无主之地。
王朝建立者往往会选择将这些无主之地分配给战争中活下来的国民,这些国民有了土地之后,便开始积极的开垦,种植,百姓有了粮食,国家也有了赋税,可谓是国泰民安。
所以一个王朝的盛世往往都集中在王朝的前中期。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是因为一场旱灾或者水灾,就能让百姓的农田颗粒无收。
然而朝廷的税收并不会因为百姓的歉收而放弃。
这些官僚只会强抢明夺。
百姓没有了粮食,自然没法交税,想要活下去,便只能将手中的良田卖个豪强,就这样,豪强手中的土地会越来越多。
百姓没有了农田,的确不用交税,但他们需要活下来,所以便只能给豪强当佃农,只有这样,每年才能有粮食吃。
情况较好的时候,流民较少,豪强能够完全吸纳,这个时候还没到王朝的末日。
但情况较差的时候,流民很多,即使是豪强也无法吸纳,这个时候,便会发生农民起义。
随着农民起义的规模不断扩大,便逐渐形成了可以影响到王朝灭亡的实力,彼时,王朝便走向了末日。
大多数王朝的灭亡原因都是这样,当然也有少数,由于皇帝太爱作死,从而导致提前灭亡的。
而之所以大多数王朝没办法走出这样的宿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恒定的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
这些增长的人口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没有粮食吃,便只能发动起义了。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遏制不断增长的人口,要么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在古代,向来都有多子多福的价值观,所以和平时期,想要遏制不断增长的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剩下的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