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松心里嘀嘀咕咕的,面上倒是还把得住。毕竟,他是二老爷的亲随,状元爷再怎么穷,也穷不到他头上来。他把人给顺顺当当接回去就能交差了。最多是赏银少点,他少往前凑就得了。
庆松的心里打定了主意,想着赶紧将沈鹤翔一行带回沈宅去,自己好交差了事。谁知,这位状元爷又拨转马头朝后面去了。
沈鹤翔去见的是一位侯府侍卫。之前,他的马车因为速度太慢,跟不上侯府的车队。侯爷就指了一个侍卫留下来,护送他们一行进京城。现在已经顺利进城,又遇到了来接他们的仆人,就不用再劳烦侍卫跑一趟了。
沈鹤翔先向侍卫说明了情况,并请他代为归还之前所借之马,随后又请侍卫代为向侯爷夫妇致谢,并表示等安顿好后会再次登门致谢。
侍卫很爽快地答应了,冲沈鹤翔抱拳告别后,就带着他归还的马离开了。
权贵之家的奴仆各有各的服饰,以便与别家的区分。
京城的老百姓也熟记各家的特点,以防冲撞贵人。私底下,他们还会讨论哪家底蕴雄厚,连仆人都穿上好的细布;哪家前景不妙,连仆人的穿戴都开始克扣了;……。别说,还真从中发现不少小秘密呢。
庆松很快就认出了那位是侯府的侍卫,才刚淡定的一颗心顿时又火热起来。
“前面带路吧。”沈鹤翔还马时就想好了,反正从这里回沈宅的路也不远,腿着过去就行了。
“好嘞,我给状元呃……大爷您带路。您瞧我这张嘴,老是记不住。”庆松作势打了自己一嘴巴子,讨好地道。
沈鹤翔没搭话,只点点头。
这可不是庆松想要的。毕竟他还想打探沈鹤翔与侯府侍卫的关系呢。他一边走一边说起了这九年来的变化,还不时把话题扯向侯府。
沈鹤翔哪不知道他的意思,只是故意装傻而已。
这庆松不仅是家里的世仆,而且是二叔沈淞的心腹,心眼活、会钻营,在下人中也一定势力。
沈鹤翔这趟进京起复是皇帝钦点,就算不知道具体领什么职,但可以想见必然会很忙碌。到那时,对病妻幼女这边难免会少些看顾。也是因此,他并不愿意与这庆松交恶。
“真不知上面怎么想的,那么多书生涌进京城,物价涨不说,还镇日惹闲气,大伙儿都怨声载道的。搞什么……”庆松说起了这次书生进京读书的事,吧啦吧啦地一通抱怨。
其实关键在于,这次地方上推荐上来的书生良莠不齐,品行兼优的读书人固然有之,可更多的是不学无术的草包,家里用权势金银开道,意欲将他们送进国子监去镀镀金。
这些书生进京后,朝廷也没个安排。那些纨绔子弟闲得蛋疼,可不就到处生事嘛。
“闭嘴,这些话也是你能说的吗?!”沈鹤翔截住了他的话头。
“我这不是跟您闲聊吗?再说了,您打听打听,谁不这么说呀?”庆松愣了愣,辩解道。
“祸从口出,谨言慎行为妙。”沈鹤翔板着脸道。
他离京前,皇帝曾提及有意成立监察司,专伺暗中监察文武百官和民间百姓的言论。如今九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监察司有没有成立。但不管它有没有成立,既然皇帝曾想这么做,就表明他很在意人们私底下的言论。
沈鹤翔认为,哪怕是为了避免麻烦,也是谨言慎行比较好。他心说等见到二叔时,一定要跟他说说这件事。别以为就是下人说说闲话而已,有时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是。”庆松只得悻悻地闭上嘴巴。
沈鹤翔终于耳根子清净了,游目四顾查看一路的情景。他离开京城已经九年了,记忆中的京城改变了不少。从路上行人的衣着打扮来看,风气比之当年他离开时奢华了不少。
沈魏紫也悄悄掀起了帘子的一角,打量起了外面的街景。
前世她严格遵守闺训,内院的那一亩几分地就是她的全部。出嫁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不参加什么闺中聚会,嫁入朗家后又一心扑在朗宁身上,亲力亲为打点他的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