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小少爷死而复不再痴傻的奇事,坊间传言众多。有人说,小少爷是佛前金童来历劫的。大伙儿想想小少爷金童般的容貌,想想他做的那些善事,还真像是个有来历的。
传的人多了,说法也就越来越荒诞了,甚至还有传言说吃了金童一块肉就能延年益寿。那段时间,为了小少爷的安全,忠勇侯夫妻都不敢让他随便出门。
这时了因大师站出来解释说,自己算出小少爷命中有一生死大劫,只有度过才然能否极泰来。所以当日小少爷坠河后,他就给忠勇侯出了主意,用办丧事的方式欺瞒上天,帮助小少爷渡过死劫。
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了因大师此言一出,很多人都信了。了因大师的神通,也更被人传颂。大家纷纷说,了因大师是一位有大能的贤僧。
到了皇帝这把年纪,自然也想求长生的。只是前朝之鉴尚且未远,太祖皇帝又曾立下禁令。此外,皇帝本人还怕被骗。毕竟前朝皇帝求长生,赔进了国运,也没听真求到长生了。但真要放弃了,他又不甘心。
就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小少爷死而复生的奇事传入了皇帝耳朵里。
皇帝当时就想见见传说中的金童,只是刚好诸事繁杂,没能找到机会。这天刚好是大朝会,忠勇侯来上朝。早朝结束后,皇帝就找了借口,召忠勇侯去御书房说话了。
君臣两个正说着话,皇帝还没把话题引到小少爷那儿呢,吏部尚书曾海忽然来报,说是皇帝曾命他留意的沈鹤翔来已经报到了,此刻正在御书房门外候宣呢。
沈鹤翔是御笔钦点的状元,又曾在御前伴驾,皇帝对他有几分好感。只是这几分好感并不足以让皇帝时隔九年还记得他。毕竟大堰才子如过江之鲫,每隔三年都会诞生一位状元。
皇帝之所以能记起来沈鹤翔这位状元,还得从最近一次科举说起。这次御笔钦点状元郎来自白鹿书院,而沈鹤翔正好是白鹿书院的山长。皇帝御笔钦点了师生两状元,实在是一段佳话。
科举之难世所公认,举子白首穷经不得中也是常事。然而白鹿书院前来应试的十名考生,竟然都考中了。成绩最差的那个,正好是孙山。所谓孙山,就是最后一名。
满堂朝臣,纷纷称颂皇帝的慧眼识英才。
皇帝面上不显,心里自然也得意。
正好这时六皇子对皇帝进言,要召天下举子进国子监,听名师讲课。皇帝寻思着,沈鹤翔接手名不经传的白鹿书院后,就教出了十考十中的好成绩,由此可见就是会教书的,国子监也正好需要这种会教书的人,就下旨宣召沈鹤翔进京。
当然,皇帝日理万机,并不曾将这件事太放在心上。无奈吏部尚书曾海一心想办好皇帝交代的差事,时时惦记着此事。好不容易等到沈鹤翔来报道了,赶紧把人提溜到宫门外面了,自己则巴巴地来报讯。
过了这些日子,皇帝对师生两状元的事也已经淡了,此刻更感兴趣的是忠勇侯家小少爷死而复生的事。只是身为皇帝,怎么也要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样子,何况曾海已经巴巴地将人带来了。
皇帝虽然心中不耐烦,但还得耐着性子召见沈鹤翔。
像这种被闲置多年又一朝起复的,总免不了会在御前失态。何况这也还是一个很有文采的读书人。自古以来读书人就牢骚多,吟诗作词也骚气,不,酸气十足。
动不动就觉得怀才不遇,在诗文中更是把自己各种比,又是被弃置柜中的秋扇,又是被遗忘却仍矢志不渝的旧妾,一个个忒煞情多,倒显得他这做皇帝的冷酷无情了。
这位沈鹤翔沈状元被他闲置多年,可不就是秋扇和旧妾嘛。皇帝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沈大人,甚至做好了被眼泪鼻涕恶心得吃不下的准备,没想到这沈鹤翔倒颇有几分风骨,不仅没有痛哭流涕,还谈吐更是不俗,对于教学之事也颇有见地。
更重要的一点是,皇帝其实很看脸的。当年他钦点了这位沈状元,除了他文采确实出众外,跟那张脸也很有关系。时隔这么多年,这位沈状元也已经而立之年了,再加上多年怀才不遇,怎么也是半个糟老头子了。
这次皇帝不太想见沈鹤翔,除了嫌他打搅自己与忠勇侯的对话,也是觉得半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单独见的。谁知等这位沈状元走进御书房才知道,他看着倒比实际年龄年轻多了。
皇帝已经步入衰老的年纪,对于求长生和养生特别感兴趣。沈鹤翔一照面,就勾起了皇帝的兴趣,当下君臣相谈甚欢,倒将忠勇侯和吏部尚书给晾在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