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这次东出,乃是三线出击。
中路的统军将领是章邯。
他统帅了禁卫军等各种人马,将近二十万,兵出函谷关,直面楚、魏,目前已经接连取得了胜利。
南路的老将杨端和出武关,他统帅了中央军等各种人马将近十万,自称正与南阳的叛军处于激烈的交战之中。
众所周知,南阳只有伪楚的宋留部,人数并和不多。
但杨端和自从进入南阳之后,就裹足不前,自称遭遇到了叛军主力的袭击。
他给扶苏的军报奏书是最多的。
今天一场血战,斩首三万,明天一场鏖战,歼敌五万,前前后后加起来,消灭的敌人比章邯都多。
尽管已经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但杨端和坚称对面叛军的数量仍然数倍于己,他真在浴血奋战。
一段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傻子都知道他的军报有水分,但就是再精明的人,也没法从他的军报中找出一点漏洞。
扶苏总不能把他揪回来解释吧,万一他一不小心为梦想窒息了怎么办。
天底下就没有不掺水的军报,虽然杨端和水是真多,但只要实在打胜仗,扶苏也就不追究了。
鲸仙人曰:一代版本一代神,这事真不怪杨端和。
他们那一代人打仗,就是这样。
讲究稳扎稳打,建大营,挖深沟,结硬寨,打呆仗,然后双方排兵布阵,进行试探。
开始的时候,主力是不动的,通过小规模的交战,探知敌人的营寨结构、兵力情况、战斗能力,寻找对方的弱点。
直到任何一方,觉得已经已经有了完全的把握了,才会进行决战。
这种战争旷日持久,大决战往往要在双方相持数月乃至数年之后才能到来。
秦并天下的战争大多如此。
这种战争也是最吃国力的,因为大秦的国立强横、制度先进,所以无望而不胜。
如今杨端和平叛,面对数目庞大的叛军,自然也是选择了他最熟悉,也是最稳妥的战法。
这没什么毛病。
只是章邯的闪电战法横空出世,让他如今的处境显得是如此的尴尬。
朝中对此颇有微词,人家章邯兵进千里,而你杨端和却一动不动,乃是乌龟吗?
还是你杨端和和叛军达成了某种默契,想养寇自重?
抑或是你杨端和见大秦大势已去,想着保存实力,坐视大秦灭亡,然后出来分一杯羹?
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搞得杨端和这只老狐狸十分的窘迫。
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各种战法不断革新,把他远远抛在了身后。
不过,咱们的大秦之狐就是聪明,既然无法在空间上胜过章邯,拿就在数量上胜过章邯。
于是,就出现了杀敌一万人,又见十万敌;杀敌十万人,又见百万敌;杀敌百万人,嗯,容我再等等的滑稽一幕。
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充满了无限活力。
大人们,时代变了。
......
北路军的统帅韩信,就是这样一轮小太阳。
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初出茅庐,就能独当一面,足见扶苏对于韩信的器重。
相对于其他两路,韩信的人马就比较少了,只有三万人马。
而且这三万人马,还是从禁卫军、中央军、咸阳地方守军、正卒等各处东拼西凑来的。
他的进军路线是走上党借道太原出井陉,直逼燕赵。
韩信刚到咸阳还没多久,扶苏就让他统兵出征,这无疑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
有人得志,就有人失志,许多没得到重用的将领郁郁寡欢,很不服气。
在他们看来,韩信就是个废物,自从他来到咸阳,所做的几件事就没有一件不出问题的。
让他管个城门,城门失火了;让他管个库房,库房失窃了。
扶苏怎么就看上这个韩信了呢,他们很无语,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天下终究是扶苏的天下,其他人都是打工工具人罢了。
三万人,相对于其他两路来说确实不多,但韩信毕竟不能和章邯、杨端和相提并论。
该说不说,韩信现在算什么东西。
相对于他的地位来说,三万真的不少了。
上来就拿三万人试手,韩信祖上是冒了多少青烟啊,怕不是祖坟直接炸了吧。
对于韩信,扶苏还是十分喜爱的,常把他叫到身边随侍左右。
有时候,扶苏都怀疑他是不是找错了人,怎么他的这个韩信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呢?
于是,扶苏试探性的问韩信,他能统帅多少人吗?
结果,这小子真的很臭屁的回答了一句“多多益善”。
扶苏大喜过望,还真是原词啊,一模一样,没找错人,朕心甚慰。
......
叛乱爆发之后,扶苏就吩咐韩信做好准备带兵出征。
扶苏承诺会给韩信一个大大的舞台,让他自由发挥。
之后,扶苏更是力排众议,给了韩信三万人马,并交给了他一个看起来几乎完不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