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帝国开国之后,仍然时常有战乱发生,叛军在当时有着不小的势力。本来开国皇帝是有那个能力平息这些叛乱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那样去做,而应天帝国第二代皇帝虽然也有着雄才伟略,可却不擅长征战,几次出军想要平定叛乱,最后都只是劳民伤财,反而因为战争频频发生,让叛军的数量逐渐增长了起来,最后第二代皇帝也只能郁郁而终。
而就在这个时候,年仅十八岁的应无敌继承皇位,成为了应天帝国的第三代皇帝,也是应天帝国公认的,历代皇帝之中的最强者。应无敌一登基,为了巩固皇室之权,便是在各地选拔人才,唯才是举,打算集权中央。
同时,应无敌也是开始削弱当时应天帝国诸王侯的势力,以自己选拔出来的有一定玄气修为的强者担任各地城主,并且在军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将军权也闹闹握在自己的手中。感觉到危险的各地诸侯也是开始警惕了起来,各自大肆招兵买马,颇有拥兵自重的样子。
天下大势也是越发混乱了起来,叛军林立,诸王侯拥兵自重,应天帝国虽然看上去还是统御四方的大帝国,可要在这样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覆灭。而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而这一件事情也终于是触及了应无敌的底线。
应无敌登基的第四年,其兄弟应仁河在帝国南方登基称帝,拥兵五十万,直逼帝都。各地叛军随之响应,总计大约八十余万的叛军,从四面八方朝着帝都攻去,而在这样的清苦新郎之下,诸王侯却无一人出兵相助,在外人眼中,此刻的应无敌已经离死不远了。
应仁河的大军所向无敌,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路朝着帝都而去,说路过的城池尽皆被其攻破,归于应仁河的手中。而此刻,应无敌却是任命了一批人,他将自己麾下的四十万大军分成了四个部分。
其中镇国军五万,由震风王齐平之统帅;护国军五万,由百尘王万终统帅;铭天军十万,由执叶王魏笙统帅;最后是安国军,由当代天意门门主刘懿统帅。
在当代国师和刘懿的建议之下,齐平之率领镇国军守住帝都东方叛军进入帝都的必经关隘,由让万终带领护国军提前换上了叛军的衣衫,混入帝都东面的那些叛军之中。在那些叛军进攻齐平之所在的关隘之时,万终便是带领护国军自叛军之中杀敌,与齐平之形成里应外合之势,这一战大获全胜,并且诛杀了十一万帝都东面的叛军,收降八万人,让东面的叛军瞬间瓦解。
紧接着,刘懿便是带着自己麾下的二十万安国军屯与帝都西方,与魏笙的铭天军拦截朝着帝都进军的五十万叛军。而应无敌则是在这个时候,亲自前往应仁河的大军之中,装出一副求和的样子,为刘懿等人拖延时间。
在刘懿和魏笙的大军和叛军激战的时候,齐平之听从当代国师的命令,让自己麾下的镇国军打扮成叛军,攻打北荒蛮族,并且大肆杀戮。而万终麾下的护国军,则是打扮成了北荒蛮族的样子,绕到北方叛军的身后,攻打叛军,做出一副自北荒而来的样子。
这一战,镇国军折损两万余人,护国军的损失稍微小一些,可也相差无几。但对于大局来说,这样的付出却是值得的,蛮族认定了那些屠戮自己族人的,是应天帝国北方的“叛军”,于是各大部落纷纷出动,于帝国北边攻打叛军。
而叛军看到蛮族从北方而来,心中本来有的怀疑也是全部消失不见,立刻转向,放弃了继续进攻帝都,选择了和北荒蛮族开战。至于齐平之和万终则是隐于一旁,等着帝国北方的叛军和蛮族两败俱伤之时,再大举杀出,一口气歼灭了帝国北方的叛军,还让北荒,蛮族受到重创,为之后应无敌休养生息,再者远征别慌,做出了铺垫。
应仁河也不是愚蠢之辈,没过多久他便是反应过来了应无敌在拖延时间,于是便打算直接抓住应无敌,逼迫他退位。只不过,应无敌早就已经布置好了后手,当代应天帝国国师出手,展露出五行境巅峰的实力,直接将应无敌从应仁河的大军之中救出,只不过为了救出应无敌,他也是遭到了应仁河那一方五行境强者的截杀,身受重伤。
应仁河也不打算再跟应无敌拖延下去,直接命令大军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夺下帝都,只要杀了应无敌,这应天帝国就只有他一个帝王,不管是不是继承父位,到时候他都必然是这应天帝国里面唯一的帝王。
只可惜,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在应仁河大军到帝都不远处的时候,他便是看见应无敌已经集结了百万大军等候着他的到来。而一路征战,四处找遍的应仁河此刻也是坐拥了百万大军,双方此刻一下子就变成了势均力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