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要时刻注意蒙汉倭三族官员的融合与和睦。
这可比不了天皇直接投降,一纸诏书任命一个倭王就了事那么简单。
没有两三年的适应磨合,四岛之上很难迎来真正的和平。
也就是说,这两三年的时间内,元朝还不能从四岛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
起码要五年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元朝进军扶桑的桥头堡。
当然,忽必烈可能还不知道,即使五年之后由此出兵远渡重洋,他最先面对的还是东瀛人。
想越过东瀛直袭大宋,却是不知要多少年月之后了。
如果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
时宗幕府虽然丢了东瀛四岛,可却终于实现了大陆梦,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发展前景。
算是赢家。
而元朝,虽然在东瀛四岛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开疆拓土,赢得了进军美洲的入场卷。
而且,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局限,目前还只有绕群岛进北美这一条航线。控制了东瀛四岛,就等于封锁了航线。
也可称之为赢。
但是,细想之下,真正的赢家其实是——大宋。
首先,拖延了蒙元入美洲的时间。而且,东瀛也按照赵维的预想,夹在大宋与元朝中间,成为第一道屏障。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且是赵维现在还没意识到的。
就是金泽文库中的那十几万藏书,那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其义意之深远,无法估量。
......
元历,至元十九年夏六月。
也就是伯颜攻破京都屠城的同一时间,赵维与叠山先生已经乘船回到了中原大陆。
按理来说,赵维应该多留一些时日,起码要等后宇多天皇凉透之后再回来,以防有变。
可是,一来,出状况的可能性不大;二来嘛,时间紧迫,不能在东瀛多呆了。
因为按照原本的历史,距离文天祥被处决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其实,历史已经在赵维的潜移默化之下出现了偏差。
忽必烈对南方的政策在转变,留梦炎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不似从前那般言之必信。
但是,谁也不敢冒这个险,不到最后一刻,不敢妄下定论。
至于赵维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救文天祥脱难?
可能是,赵维出于对原本历史中那个慷慨赴义的文相公的同情。
也可能如叠山生先所说,他们救的不是文天祥一个人,他们救的是人心!
大宋一亡一逃,亡了国,也失了人心。
先生说,想复国,就得先把人心找回来。
......
细算之下,离开大都已经大半年,大都之中很多事情也都发生了改变。
首先,伯颜出征东瀛,在四岛被彻底控制之前,是不会回朝的。与张弘范二人不但要坐镇四岛,还要为进军海外作准备。
结果就是,在朝的阿术成为了大都军方的一号人物,不容小觑。
其次,留梦炎依旧是翰林院承旨,但已经在为自己安排后路了。因为谢叠山出使东瀛挟大功而归,他得让位置。
至于去哪里,留梦炎还在犹豫。是去湖广,还是江浙,各有利弊。
然后就是,有两位实权人物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回京。
一位是,当朝左丞色目人——阿合马。
另一位则是,统御川陕的安西王——阿难答。
阿合马不用多说。
如果说,忽必烈的江山是伯颜、阿术、阿里海牙,还有张弘范、史天泽这些武将给打下来的话,那阿合马一个人的功劳就可以盖过这些将领的总和。
因为他是忽必烈的钱袋子,是大元帝国的财神爷。
没有阿合马在财政上的一系列方针,忽必烈还征服宋朝?征服东瀛?
他哪也动不了,根本就没钱出兵。
至于安西王府...既是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又是老爷子的心头痛。
战时,要依仗安西王府镇守川陕,同时阻隔窝阔台汗的威胁。可是一但无战,便是尾大不掉了。
安西王府拥有自己的中书省、行枢密院。
也就是说,军政两务都脱离中央,连官员都可以越过忽必烈自行任用。
表面上有二十万精锐驻守川陕要塞,可实际上,把屯田军和冗藏的兵力算上,起码有五十万之众。
而王府农奴、官役,更是不计其数。
“怎么样?你老相好的回大都了,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侯爷我哦!”
眼见大都城就在眼前,赵维斜躺在马车里,搂着黛西娅的蛮腰,嘴上还不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