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郭宗堂回来了,王奕昌主动找到了他:“郭先生,你了解的情况如何?这笔买卖是否可以做?”
“千真万确,一切可按计划进行。”
就在郭宗堂考察回上海的第四天,在他的带领下,有两艘商船,40多人组成的商队出发了。这些人员中,有6名外国茶商,6名中国茶商。其他人都是雇佣来押送商船的。郭宗堂把大家分成了两组。每艘船上配备了步枪、左轮手枪、刀剑等武器。郭宗堂之所以这样做,旨在以防不测。
临出发的时候,郭宗堂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他一再提醒大家:“诸位,此次我们的任务是押送商船。途中有可能遭遇土匪打劫,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开枪,和劫匪发生冲突,诸位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动武。”
船队在郭宗堂的指挥下,缓缓离开了上海,逆向而行,向长江的腹地行驶而去……
傍晚,船队驶进了一个江中。突然,江面上出现了急速驶来的大船。大家不免有些紧张。
“不好,我们是否遭遇劫匪!”
“不慌,见机行事!”郭宗堂不慌不忙。
“前面的商船来自何方,请接收检查!”来船传来了喊话。
说是也快,几艘大船围了上来,将商队团团围住。从装束可以判断,他们不是官军,而是太平军。几位外国的茶商,他们了解大清官员,觉得朝廷官员不会刁难他们。至于太平军,那就很难说了。他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了异常恐惧的表情。期中,一位名叫费立夫,他原来是位探险家,据他说,过去曾去澳大利亚、美洲探险的时候,曾经遇到了很多的惊险。
“怎么办?”有人问道。
“那还怎么着,掏枪呗!”费立夫说道。
“不,千万不要冲动。等等看再说。”郭宗堂立刻阻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发生冲突。郭宗堂这是勇敢的站了出来,直接上前搭话。
“我乃太平军左平王巡江官,拿出通行证!”
郭宗堂不慌不忙,掏出了事先在租借工部局开出的护照。这护照是缎面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护照,依据它,外国人就可以享受免税的特殊待遇。
看到这样的护照,巡江官抬起头,无意中看了看郭宗堂,生疑地问道:“你是外国人?你们这是要前往何处?”
“回长官,我乃英国驻沪茶叶洋行,我等要去安徽去购买茶叶。”
尽管郭宗堂这样解释了,巡江官还是半信半疑,因为,上级有令,凡是进入太平军管辖范围内的大小船只,必须严格检查,严防有人私自倒卖违禁物资。同时,也防止官军奸细流窜入太平天国。
“不行,你们还是得和我走一趟,道左平王那里接受严格问询!”
“难道你没看见这是英国的船吗?连我们的船也要检查?”费立夫忍耐不住了。
“是的,所有过往的船只都要接受检查!”巡江官态度坚定地说道。
就在巡检官就要扣押商船的时候,突然,从巡江船上走下一个人。
他是一位太平军的旅帅,只见他走上前来,说道:“对待国际友邦,不可无理。”他看了了看护照,然后说道:“放行!”
就这样,有惊无险,商队总算通了太平军的盘查。
时不等人,快马加鞭,夜长梦多,船队必须早日赶往目的地。
到了傍晚,船队来到了一个叫三口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小镇,夜幕降临,街道上行人稀少,只见几家灯火还在隐约闪烁。郭宗堂不敢口岸,他害怕再次被盘查,或者遭遇劫匪。于是,他把传开向了距三口镇很近的芦苇荡里,他打算在船上过夜。
“郭先生,我们为何不进城,兄弟们几天都没有吃饱饭了。弟兄们都想开开荤了,”有人提议道。
“万万不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们不能冒然入城,万一遇到不测,那可就麻烦了。”
为了安全起见,郭宗堂派人下船,悄然混进城内。打探一下虚实。郭宗堂精心挑破选了几位精炼的小伙子给他们下达任务:了解城内状况,顺便购买一些好吃的。
几个人经过强装打扮,混进了城里。他们走在街上,只见行人、商铺少得可怜,到处都是黑乎乎的。
无奈,几个人在街上急匆匆地走着。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先要找一家酒肆,来上两斤牛肉,喝上几盅。
走了几条街,他们还是没有看到一家酒家。他们走得筋疲力尽。就在他们快走到尽头的时候,突然,他们发现在街最南头,发现了一家酒家,亮着微微的灯光。几个人眼睛顿时一亮,立刻跑了过去。
“老板,弄几个下酒菜,再来几两酒!”
“好来,客官等着,马上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