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堂兄,我们多次和大帅推荐你,诚恳希望你能接受我们的建议。大帅之意,建议阁下放弃商事,尽快赴安庆,大帅委你与重任,望你能为国效力。
急盼复函
接到次信函,郭宗堂明白,这已经是第三封信了。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都三顾茅庐。如今,石海宁连续三封信函相约,不能再推辞了。
在第三信函里,两位好朋友已经说得很明白,大帅希望自己放弃商业,而从政,为国效力。郭宗堂在想,这也许就是自己的机会。他明白曾国藩可是一个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如果以后,依仗他的支持,就可能促成朝廷公派留学的计划。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到这里,他立刻提笔复函:两位好友所言极是,作为一位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就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国家。
收到郭经堂的回信,石海宁和黄俊兰特别高兴,他们决定,亲自去安庆码头迎接,郭宗堂。他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码头客船码头。按照行船时间,一艘大船如期而至。
“快看,船到了!”两位开始激动起来。好不容易啊,连续三封信,才把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才子请了过来。
船上的乘客一一都下了船,还没有看到郭宗堂的影子,石海宁有点着急。
“在还没见郭宗堂出来?”
“不用急,再等等。”
就在这时,只见,郭宗堂提着箱子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郭兄,欢迎你,你好难请啊!”看到两位老朋友,郭宗堂很高兴,他们愉快地寒暄了起来。
“你能来安庆,就太好了,大帅等你已经好久了,我希望你能能尽快和大帅见面。”
三位好朋友,聚在一起,真是愉悦极了。
“今晚由我来做东,我们三人好好,喝一喝,叙叙旧,”石海宁高兴地说。安顿好郭宗堂,三人来到了一家豪华的酒家。
“来,宗堂兄能来安庆,大家十分高兴,今日略备薄酒,为仁兄接风洗尘。愿日后我们合作愉快,友谊天长地久。”说着,三人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宗堂,香港一别,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了。”
“是呀,时间过得真快。海宁如今在何地高就?”
黄俊兰把话抢了过去,他介绍道:“海宁现在是志勇舰的管带,他可是,曾大帅手下的一员猛将,深受大帅的赏识。”
“恭喜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谈不上,业绩平平,不足挂齿。说说,仁兄这几年的行踪。”
于是,郭宗堂就把自己的这几年的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听完,黄俊兰说道:“近几年来,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不是经商的好时机。再说了,仁兄留学海外多年,中西贯通,如果这样从事商业买卖,岂不是大材小用,埋没了人才了?”
“是呀,俊兰言之有理。小弟认为,仁兄既然学贯东西,才高八斗,何不尝为国效力?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国家正缺人才,希望仁兄能够,审时度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为国尽力,”施海宁,语重心长地说道。
郭宗堂冷静下来,他高兴的说道:“收到了仁兄的来信,说心里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想通,不想来安心赴约,心里有所担忧。不过,两位朋友再三催促,我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本人也是一个血气方刚,志向明确的热血青年,我也在苦苦寻找救国之路,今日,两位给在下指明了一条救国之路。今日听了两位的一席话,心里亮堂了许多。因此,我决定,弃商从政,为国尽一份菲薄之力。
“好,太好了,明日我就安排仁兄与大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