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出来说道:见过白天打架了,晚上就和好一起喝酒一起闯祸的吗?
乡镇上的孩子,故事比城市里的多多了。虽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这部电影,里面的一些处理方式,是真实存在的。
不是动不动就是老师处理不好,导致矛盾激化。更多的就是,镇子就那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总不能一直恨下去!
那种傻事,乡镇的孩子,才不会做!
=
一如一些纪实的文艺片一样。
这部电影上映后。直接形成了一种大讨论。到底乡镇上的留守孩子,是什么样的?
是好的多,还是坏的多?
这样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很多人发现。貌似他们对于乡镇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以前那些动不动就关注一些个“做了大事”的“坏孩子”的故事中。
很多人是不是忽视了其他那种,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坏的孩子呢?
因为他们的故事不出众。不像成绩好的孩子那样受老师喜欢,不像坏孩子那样,做的事情“惊天动地”。也更容易引起一些编剧作者的关注,来探究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变成这样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
普通的孩子,他们也向往美好,希望得到称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是总是被忽略。
他们或许会做一些坏事,但是在老师,甚至家长的纠正下,也没做成什么伤天害理,惊天动地的坏事。
可是这样的孩子,在留守儿童占据了大多数,但是却没有人注意的话。
那么就只能说明,以前人们关注的点,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
只抓了两个极端的学生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大多数人。
=
这一部《放牛班的春天》,却是把这一缺失的部分,给补充起来。并且还是用一种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或者说是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呈现出来。
=
撇开这些讨论不谈。票房的推高后。
则是引起了院线方面的注意,一方面,院线也开始增加排片量,一方面加大了宣传。就是想看看第二周,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什么文艺片导演的又一力作。关注乡镇留守儿童中的不认为熟知的人群。
什么这个暑假不容错过的一部好戏。让你在观影的同时,也能享受一番心灵上的洗礼。
等等等等。
嗯,你还别说,宣传虽然是俗套了点。
但是俗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管用嘛!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当真是被骗进了电影院。
第二周的票房,依旧是……两亿。
一众影院的宣传者都吃了一惊:见了鬼了。还真管用啊!
重点是,口碑还不错啊!
因为这种俗套的宣传进入影院的观众,没有产生大规模的不满。
很多人在观影之后,都表示了这片子,的确不错。
就是觉得这片子,有点被院线的宣传毁了点。有一部分人都以为这片子会是“那种”文艺片。
至于这次吐槽,影院可不管。
既然宣传管用,这还等什么!继续宣传呗!谁还跟钱过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