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叶安这里,他却并没有被普惠庄成功招聘,原因很简单,他不符合这一批招工的标准。
从他面如玉冠的脸上,招工的人便知晓他是锦衣玉食惯了的人,更有可能是某个大户人家的衙内来寻乐子的……
招工的人如此揣度不是没有道理,之前便有些许富家子弟装作寒酸的读书人前来普惠庄应聘,但干不了几天便要离开,甚至愿意付出高昂的违契钱。
现在这些招工的人眼睛已经相当“毒辣”什么人能吃得了学徒的苦,什么人能长久的在庄子里干下去,什么人是来混饭吃的他们都能一眼看穿。
叶安白面书生的模样放在人群中很是扎眼,自然也就被人家嫌弃了。
只不过边上的管事瞧见了叶安,一个箭步便窜了过来,高声的唱了一声肥诺道:“侯爷回来了!您老人家要是看咱们招人的章程说一声便是,小老早早就给您过目嘞!”
叶安瞧着管事笑骂道:“喊那么大声作甚!这小子是你家的子侄吧?倒是有几分机灵,用得着这般提醒他本侯的身份?我就随便看看,不妨事,你有那功夫不如想想如何多招些能人嘞!”
管事连连点头道:“小老知晓了,定然不会让侯爷失望!”说完便引着叶安向庄内走去,此时的叶安才发现,离开了一年多的时间,普惠庄的规模还在扩大,原本的围墙又被加高了许多,俨然是一副小城的模样。
水泥路已经基本贯穿于整个普惠庄,水泥厂在自产自销的同时,也有不少的盈余,庄中除了原本的格物学堂之外,又新建了几处学堂,其中不乏一些教授成人识字读书的所在。
这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至于工厂的规模并没有多少改变,但其中的机器数量却在增加,当然增加的还有庄户的住所。
庄户们居住的宿舍已经改为上下两层,每一层的房间中都住满了人,当然宿舍的数量也在增加。
这个庞大的生产机器一旦运行起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便是庞大的数字,每天都能看到牛车在往庄中运送大量的原料或是运出大量的货物。
一到秋冬季节,棉花便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而各种棉织品便成为东京城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普惠庄掌握了棉布的生产与加工,棉衣更是拿手绝活,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的跟不上,而是生产资料的不足,毕竟棉花并不属于经济作物在大宋还没有普及开,除了阳城县之外,便没有其他的种植之处了,全靠罗珊娜的西域商队供给。
这是叶安最不爽的事情,土豆和地瓜都推行许久了,但棉花这东西却没有百姓愿意种,他们不懂什么叫经济作物,只是知晓这棉花不当吃不当喝,种在地里完全是浪费田地。
至于普惠庄自己的田地,种各种果蔬还来不及,更别提种棉花了,普惠庄中买的最好的农作物不是香甜可口的玉米,也不是已经随处可见的地瓜和土豆,亦不是胡萝卜和番茄,而是辣椒!
辣椒酱,辣椒粉,畅销整个河南府,而鲜辣椒在东京城中更是供不应求,叶安不喜欢看庄中的文书报告,也不希望听人介绍,他只相信眼见为实。
普惠庄的制度愈发完善了,上午的庄中已经见不到闲杂人等,青壮前往工厂或是田地里劳作,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会闲下来,或是帮工做饭,或是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给别人传授经验。
学堂中满是孩子们的念书声,格物院中满是讨论器具改造的声音,远处的铁器厂黑烟滚滚,锤击的声音时而出现,而在铁器厂的边上则是新划分出来的冶铁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