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之后,盛长桢主持的京畿道乡试便正式宣告结束,盛长桢也终于从繁重的考务工作中脱身出来。
这次京畿道乡试圆满成功,遴选出许多人才,彰显了盛长桢办事的能力,令赵宗全十分满意。
主持过乡试之后,盛长桢既有了政绩,又培植了人脉,也让那些对盛长桢擢升过快颇有微词的朝臣闭上了嘴巴,盛长桢终于在现有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
总而言之,收获满满。
接下来的会试殿试就不用盛长桢插手了,盛长桢只需要回到詹事府,完成自己清闲的本职工作即可。
盛长桢任务圆满完成,也标志着赵宗全执政期间的第一次科举初步成功,增加了赵宗全在朝臣中的威信。
其实自赵宗全继承皇位之后,汴京城里就一直有人偷偷说怪话,说赵宗全能即位全靠运气好,本人的才干能力都平平无奇。
谣言流传很广,背后指使者其实是那些宗室子弟。
当初邕王和兖王相争时,他们不敢出头。可谁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赵宗全这么一个籍籍无名的禹州团摘了桃子!
如此一来,那些觉得赵宗全并不比自己强多少的宗室子弟们自然是羡慕嫉妒恨,暗地里搞风搞雨者不在少数。
赵宗全对此也是心里有数,可他刚刚即位,虽是一国之君,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头上有太后压着,朝中文武百官也不能信任,暗中还有小人作祟,赵宗全这个皇帝当得难啊!
他也不敢大刀阔斧的拿人下狱,只能先做几件受到认可的大事,慢慢提升威信,令朝臣归心,以后再着手收拾那些跳梁小丑。
如今科举这件国家大事初步成功,让朝臣对新君更加信服,赵宗全这个皇帝也好当了些许。
可惜,就在这一切稳步向好之时,南边叛乱又起,让刚能喘口气的赵宗全急得焦头烂额,忙着调兵遣将平叛。
朝中众将,数甘南甘老将军最有平叛经验,赵宗全自然要靠他统领大军。
按照大周的规矩,打仗的虽然是武将,但主持大事的却还是文臣,因此赵宗全又派出了兵部尚书彭时坐镇。
朝中文官众多,之所以单单选彭时,不仅因为彭时是兵部尚书,还因为彭时和甘南搭班子出征多次,配合默契,文武之间不会相互掣肘。
这是赵宗全面临的又一场军事上的大考,还是那句话,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彭时能臣,甘南宿将,可是他们都与赵宗全并不熟悉,赵宗全还需要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心腹,作为他的眼睛和耳朵。
人选嘛,自然就是顾廷烨和沈从兴他们了。
赵宗全早就考虑好了,让顾廷烨他们随军出征,还可以借此机会立下战功,拓展在军中的人望。
等顾廷烨这些禹州旧将在军中站稳脚跟,赵宗全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他们,逐步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出征人选虽然已经选定了,但大军的调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海量的粮秣军械少说也要筹备半个月之久。
期间顾廷烨他们除了熟悉部下、习练武艺外,倒也没有什么别的事,盛长桢就想趁着休沐,送一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