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含笑看着众人。
这就是他的目的,也是他的积威所致。
论语、孟子等先圣所言所行说出了当时很多经世名言,也作出了孔孟等人可能的济世探索,因此他们才被后来者惊为天人。
俗一点的类比一下,如同那位世界这么大我要亲眼去看看的辞职书般让人眼前一亮,心灵受到震撼。
然而,怎么实现呢,对不起,自行脑补。
那位要亲眼去看看的人自己都没走出家乡去。
论语、孟子等圣人言行被后人浩如烟海的注释、全解,历代大儒都有自己的解说。
汉唐宋明等大儒都因此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无论两程的天下万物皆能穷,一物之理皆万物之理,灭人欲存天理等等,还是朱熹的心理学说,理是本体,用心认知,还有他创立的,被士人奉为修身遵循的四书集注,其实在朱慈烺看来都有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太过务虚。
他们信奉的归根结底是修身出仕。
希望士人秉持本心,入仕济世。
但是既然入仕那就会产生众多的利益纠葛,秉持本心根本就是虚幻之词了。
几个明显的例子,首先,每到朝代中期,土地兼并严重,需要士人集团推行改制的时候,需要士人集团损失自己的利益,平衡国内利益,让家国平稳过渡的时候,这些士人集团为了保全自己的私利,蓄意破坏改制,甚至败坏改制者的名声。
说白了,再多的自我修身抵挡不住巨大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诱惑,他们的屁股做的很正确,都是坐在自己利益集团一边。
再者,朱慈烺听过无数的令人震耳发聩的名言,其中他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有北宋五子之称,关学创世人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
可说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被士人尊为自己行事之典范。
张载也因此名闻大宋。
但是,如何实现呢。
这个名言出现的时候,正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赵顼推行变法的时候。
为四句名言震撼的北宋士人集团怎么做的呢,反对一切改制,两次反对变法,宁可大宋最后沉沦,也不可损害自己的利益,司马光、富弼、苏辙等饱读圣贤书的士人是如何做的,无论他们说的如何冠冕堂皇,最后都是力保本阶级的利益,扼杀变法,变法有所错漏,立即群起攻之,这就是修身济世的顶级士人代表。
因此,朱慈烺对此有个基本判断。
儒学高雅,博学广阔,可以凝聚人心,成为华夏心灵宝藏。
也是华夏独特的哲学体系,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儒学也是过于务虚,侧重注重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却是没有达成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这造成了后世所谓大儒的各行其是,学说林立,形成很大的混乱。
因此儒学是哲学,却不是济世宝典,想想后世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明了了。
当然,如果换一个人即使点中了这些四书五经的弱点,也会被这些士人群起而围攻。
简直是刨了他们的根一般。
但是,朱慈烺倡导的论事用实据,休要一味的风闻奏事让这些人无法暴起。
你和这位殿下辩论,要讲出事实根据来。
好吧,那么圣人言确实没法解释华夏该死的无解循环。
“不知道诸卿怎么想,但是本宫要作出尝试,既然千百年来熟读经典,饱览群书,庶务一无所知而进士及第的英才们无法辅佐君王开万世太平,那么本宫就要推动改制,说明科举一途遵循旧制不可,改制必须达成。”
朱慈烺此时图穷匕见。
这些年他一直隐忍就是为了这个。
大明科举和官职等旧体制不改变,还是一个人亡政息的结局。
他的所谓中兴也就是昙花一现。
如今天下遂平,他的声望正隆,旧有体制被流贼摧毁良多,正是改制良机,过了这个节点,以后难度更是无以复加。
这时候任谁都清楚,科举改制势在必行,没有任何人能阻挡这件事,哪怕当今陛下也不成。
监国如今已经掌握政军大权,他的意志必须实现。
“殿下,仓促间推行科举改制,天下间有多少生员茫然不知,是否过于仓促。”
李日宣提出另一个问题。
“此事我等也有商议,三年一次的大考,从今年算起,下一次改为五年,拖延两年直到生员适应,同时,各个省府县,必须在各个乡镇贴出告示广而告之。”
孙传庭解说,内阁已经议过了。
“此外,礼部应印发大量的海权论,下发各个府县府学县学,成本价发卖给那些生员,尤其是那些较为困苦的生员,有些生员实有困难,可向府学县学的教授申请免费领取。”
吴甡补充道。
他为之赞叹,殿下这个所为十分慷慨,可见殿下仁心。
其实他哪里知道,朱慈烺的目的是颠覆。
海权论和庶务内容加入,改变了很多,让很多普通的读书人有中举的可能。
以往的科举已经固化,士家大族利用他们的财力人力,培养家族的读书人,这些人中举的可能比贫苦的读书人可能性高的太多。
而这次海权论等的加入,让那些士家大族猝不及防,大家都是新体验,以往士家大族优势不再明显,给了那些平常人家出身的生员有了更多晋身的可能。
再者,这也是宣扬海权论,开阔明人眼界的好机会,朱慈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
“那不是耽误很多生员的时机,很多贫苦生员没有钱粮再支撑两年的。”
蒋拱宸出列。
“左都御史所言不无道理,殿下也将会下令府县官员和府学县学教授一起统合贫苦生员的名单,朝廷将会为其发下米粮,资助就学。”
孙传庭解说。
李日宣、蒋拱宸拱手退回,他们得到了所需要的答案。
“殿下,此等改制颠覆千年惯例,圣人经典蒙尘,邪门外道登堂入室,徒然让天下士人耻笑,对国本不利,可能引发极大混乱,请恕老臣不能苟同,只要老臣一日在礼部任上,就不会同意这等改制,望殿下收回成命。”
林欲楫很硬气。
众人为之惊诧,林部堂这是拼了。
朱慈烺笑笑,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变革潮流无可阻挡,变中求生,不变则亡了,既然林卿家抱残守缺,以为两百年一轮回可以接受,本宫不会强求。”
‘微臣不是接受两百年一轮回。’
林欲楫急忙道,这帽子太大,他承受不起。
“坐看无为难道不是接受,”
朱慈烺讥讽林欲楫等人就是躺平了,林欲楫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