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惜月见她愣神,拉着她跟在人流的末尾进了书院。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进了院子,在一间布置好的的课堂里,各自找了座位坐下。
叶秋数了数,刚好三十个位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许先生曾是太子的老师,京城里定有不少权贵想把自己的子女交由他教导,这看似不起眼的三十个位子,能坐在这,想必之前也是经过了一大批淘汰。
可以想象,凌老爷一下子把她们四姐妹一齐送进来,许先生欠他的人情该有多大。
大家第一次聚在一起,彼此都觉得新鲜,于是整个堂里有微微的叙话声。
这时许先生走进来,身后跟着好几个抱着大堆书本的书童,他看了看堂下的众人,轻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
他看上去大概六十多岁,年纪有些大了,一个清瘦的书卷气老头儿,看着就觉得十分有学问。
他的声音不大也并不威严,但底下的学生们都默契地噤了声。这时,书童们开始按照座位依次送书。
“趁着分发诗书的空隙,老夫先小试牛刀,试一试各位的才学基础。”许先生又说。
大家一听这话,都开始收敛了心性,正襟危坐,挺直的脊背透出些紧张。
叶秋的位子在倒数二排靠最左,在一群过分紧张的人群中,放松的她倒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开玩笑,不说才学,她敢打包票,她读过的书,肯定比这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吃过的饭都多。
就算她做不到现场写作,背背诗书出口成章还是可以的嘛。
凌惜月坐在她右边的一个位置,看她如此放松,还以为她心思没有集中在许先生的话上面,心里正着急着。
“你们年龄不大,有些在家读过书,也有些孩子不曾识字。老夫会出些简单的诗句和词句,考你们出处,答得上来的可以坐在前排,答不上来的坐后排,大家听明白了么?”
“明白了。”三十个孩子一起答应着。
叶秋听到这话差点被雷到,按照成绩排前后座位这事,是如何做到古今上下全国统一的?
“好,老夫出题,知道答案的,可以举手示意。”
“第一题,‘有朋自远方来’的后半句为何?”
不是吧,第一题就考《论语》?
这么说,即使这个时代是架空的,但其实文学艺术体系,还是和主流朝代的差不多?
那现在的文学,发展到哪一个朝代了?如果后面要求现场吟诗作赋,她会不会碰巧踩雷?
不对,看他们现在的服装样式,似乎还是魏晋风格,那她就往隋朝后答,百无一失。
许先生问的这题确实简单,瞬间便有十几人举起了手。
他微笑着点头,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交给他。
“答对题目越多的同学,越有选择座位的优先权。现在开始下一题,‘树木何萧瑟’,下半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