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张虓
高文忠带着一副眼镜,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正仔细观察着一个清代的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关林拿着《红楼梦》走进来,说:“所长,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高文忠放下放大镜,将观音像小心翼翼的往桌子里面推了推,抬起头来,看着关林,问:“什么事?”
关林将《红楼梦》放到桌上,开口道:“您是红学专家,您觉得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是什么颜色?”
“噢,是这个问题呀。”高文忠说:“小说里写的很清楚啊,薛宝钗看此玉时 写道:‘大若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相护’,脂批在‘灿若明霞’处点出‘色’字,霞为何色?古文中多喻指红色橙色。还有,莺儿给通灵宝玉打络子,在讨论用什么颜色时,宝钗说,‘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既然用大红是犯了色,即重了色,那么,那块通灵宝玉定然是一块红玉无疑。”
“说得好。如果我丢失红玉这件奇怪的事和《红楼梦》有关的话,那么,那块红玉最有可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高文忠想了想,说:“在我看来,《红楼梦》写的是曹寅家的事,作者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人,小说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贾宝玉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一石的转世真身,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所以,如果你丢的那块红玉真的和《红楼梦》有关的话,那么,它最有可能会出现在曹雪芹的家乡。”
“江宁织造府?”
“对,曹雪芹幼年时在江宁织造府生活过几年。不过,那块红玉也有可能出现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曹雪芹故居里。曹頫获罪进京后,内务府将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区的十七间半房,家仆三对,拨给曹頫之家人安家度命。有红学大师论证,《红楼梦》写的就是乾隆即位后曹家在京光复中兴,恢复繁华生活的一段故事。”
“有道理,您真不愧是红学专家,经您这一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呵呵呵,”高文忠笑道:“你原来可不是这个态度啊,经历了这么多事,开窍了?”
“开窍不敢说,总比稀里糊涂要好吧。谢谢您,我有目标了。”
“那就先去崇文门外蒜市口找找线索吧,现在的广渠门大街就是原来的蒜市口大街。”
“好,去蒜市口。” 关林高高兴兴地走了。
关林一溜小跑的来到到藏书阁,对方莹说:“你能陪我出去一趟吗?”
“干嘛?”
“寻找红玉。”
方莹笑了笑:“今天是中秋节,先踏踏实实的过个节,明天再去吧。”
关林冷笑一声:“哼哼,我还有心思过节,人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现在是时逢中秋倍思玉啊。不解开这些谜团,我能踏实吗?”
“你急什么,听说你中午就没吃饭?”
“吃不下去啊,我总觉得胸口堵得慌。”
“晚上下班后,我请你吃饭,饭后咱们一起赏月。”
“你请我吃饭?还一起赏月,真的?”关林感到有些意外,他的心情好些了。
“当然是真的了,不过,我请客,你买单啊,呵呵呵。”
“好好好,买单,当然是我买单。”关林喜上眉梢,心想:“这可真是因祸得福啊,要不是丢了红玉,方莹怎会请我吃饭,还一起赏月,太好了。”
关林颓丧的心情一扫而光。
下班后,关林和方莹高高兴兴的出了故宫。
景山前街的双汀酒店宾客满座,热闹异常。欢欢喜喜的全家老小,成双成对的男女青年,都在这中秋佳节出来聚会了。关林和方莹坐在靠窗的一个小桌上,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方莹举起酒杯,笑嘻嘻地说:“这杯酒算是给你压惊了,来,喝吧,美酒一下肚,什么烦恼都会烟消云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