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几十人的送葬的队伍走在山路上,队伍前四个人举着丧幡,之后是十几个身穿丧服的人无声的撒着纸钱,中间一辆马车上安放着一具棺椁,后面跟着几十个披麻戴孝的人。奇怪的是,送葬的队伍静悄悄的,没有纸扎“烧活”,也没有鼓乐吹奏,只是队伍中偶尔传来几声低声的抽泣。如果不是队前的丧幡和人们身上的丧服,很难想象这是一支出殡的队伍。直到看见了棺椁后面的十二皇子永璂,人们才知道,这是大清皇后乌喇那拉氏的送葬队伍。
按大清典制,皇后出灵那天,皇室官府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有1628人之多的皇帝卤薄仪仗队,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延绵十几里。从京城到陵地,沿途几百里,每段距离还要搭设玉阶金瓦,朱碧交映的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可是,那拉皇后的送葬队伍中只有宗人府的十几位官员,其余人全部是太监宫女,这个清冷凄惨的样子,连民间普通葬礼的规模都不如,堂堂大清国母,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怎不让人哀伤悲痛?
送葬队伍进入乾隆裕陵的妃园寝内,永璂问宗人府府丞:“我皇额娘棺椁安放在哪里?”
府丞指着一个地宫,沉痛地说:“葬在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的地宫里。”
“什么?”永璂悲凉万分:“按清制,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皇额娘为何要借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
“下官不知原委,只是奉旨办差。”
“天哪!”永璂哭喊道:“皇额娘,您曾经贵为大清国母,死后连个单独的墓地也没有,竟要借宿苏佳氏墓穴,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送葬的人个个垂首无语,一片寂静。永璂的族兄图诚走到他身边,低声安慰他:“十二爷千万看开些,别再多语了,小心祸从口出啊。”
永璂看了看周围的人,痛苦万分的垂下头去。
那拉氏的棺椁被安放在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的地宫,位于苏佳氏的一侧,堂堂的大清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灵前既无神牌,也无祭品,唯有几缕香烟缭绕。
永璂跪倒在皇额娘的棺椁前,声声哀嚎撕心裂肺——
天边的血色残阳不愿带走它剩下的几抹余晖,褪残的紫霞淡淡地绕挂在西边的山峰上,半空中传来几声归雁悲凉的叫声,辽阔的天际仿佛只剩了它们掠过的身影。
失魂落魄的永璂骑在一匹马上,脑海中不断闪出皇额娘葬礼的情景:皇阿玛,您为何这般狠心?皇额娘死了以后您都不放过她,竟连一块安身之地都不给她,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凄惨的事情吗?看看那些生前没什么名分的妃嫔,死后却个个风光无限,她们哪个不是有自己单独的巢穴,尽享一份安宁。每逢祭日,灵前香烟缭绕,祭者无数,祭品如山,殊荣无限,灵魂可以欣慰的升入天堂了。而我那可怜的皇额娘,生前被剥夺一切尊贵的名分,在冷宫中苦苦煎熬,死后连个葬身之地也没有,竟要借助她人的栖息之地来安身,皇额娘的灵魂何以升天?何以安宁?上苍啊,即使皇额娘犯下弥天大罪,这样的惩罚也太过残忍、太过无情了吧?
永璂的心已经是千疮百孔,若不是心中还有一个愿望支撑着他,他真想一头撞死在皇额娘的灵前,追随皇额娘而去,永远的跳出这耻辱和悲哀的深渊。
《红楼密码》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录喜马拉雅,由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