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
已然在震撼之中回过神来的武将们,亦是没有丝毫的犹豫,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附和道:
“臣等恳请陛下成全。”
“为我大明江山社稷。”
“臣等恳请殿下垂怜!
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之中,一众武将粗犷的声音回荡。
与此同时,见到武将们如此作态,一旁的文臣们坐不住,直接站了出来,出声反对道:
“陛下!
“不可啊!陛下!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哪个君王做校长或者院长的先例!
“天子门生啊!
“倘若这些个学生之中,仗着自己的身份,为非作歹,作奸犯科。”
“让广大的百姓们知晓了他们‘天子门生’的身份,这不是赤裸裸的给君王脸上抹黑吗?”
“这般情况之下,百姓们心中该如何想殿下和陛下啊!
“在被有心人引导之下的话,恐引起百信们的愤怒和不满意啊!
“民怨沸腾,恐引发乱局啊!
“为此,臣等恳请陛下三思啊!
“不可因小失大,致江山社稷于不顾啊!
反正说来说去。
武将们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培养后生的地方。
文臣们则是不想武将们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害怕武将的权力变得更加大了起来。
武将一方尽可能的降低皇帝的戒心。
文臣一方则尽可能的将老皇帝的戒心给提前来。
两方人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是斗得不亦乐乎,好不快活啊!
对于两方人马的意思,老朱心里自然无比的清楚,没有着急回应给出答桉,而是转头看向一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模样的朱允熥,出声道:
“臭小子!
“刚刚文武百官的话,你也都听到了。”
“你如今是监国,这件事情,咱就不插手了。”
“是同意,是否定,你自己的决定。”
说罢。
朱元章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直接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之上,再次恢复了之前的模样,犹如一个安享晚年的老头一般。
之后。
众人的目光从老朱的身上移开,转而落在朱允熥的身上,皆是一脸渴望的看着他,想让他为自己说话。
“常言道,武能安邦,文能兴国。”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大明立国至今二十六余载,文臣牧民,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文道兴盛,天下读书人随处可见。”
“反观武道一途呢?”
“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这些年随着征战沙场的老将相继老去,大明武将参差不齐。”
说到此处,朱允熥的双目一眯,冷冷的盯着下方文臣的位子,语气变得无比森然起来,大喝道:
“宋朝的血泪史还历历在目,‘牵羊礼’汉人一辈子得痛。”
“诸位爱卿心里想什么,孤心里清楚。”
“为名,为利,适可而止!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