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刃心也问了,可吕玲绮说打不赢,那就是真的打不赢了,这点刃心是深信不疑的。至于为什么打不赢,刃心不会问这个问题。
只因这场战斗说到底是寺庙,也就是信仰扯上关系的东西,有很多事情说不准,而说来也奇怪,刃心的怒气在这个时候竟然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得差不多了,也许是因为此行他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当然也不是一些什么光彩的事情就是了。
从织田进攻本愿寺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但这件事情又作为一件已经发生且无法阻止的事件后,刃心也只有承认这种现状的同时,那么之后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好处自然也就可以被刃心接受,要知道刃心现在这种“幸灾乐祸”可不是臆想或者猜测,而是他在越前国实实在在碰到,这是他亲身经历,甚至都不是感同身受的事情。
即长期以来,以石山本愿寺为核心的佛教势力,以佛祖之名、创建佛教平等国家为名,四处插手别国政事,干预各地大名的内政,同时派遣僧侣在各地煽动一揆的发生。这就不是织田一家面对的问题,而是刃心,上杉,武田,甚至于北条以及当前其他战国势力也会面对的一个困扰,不同的也只是大小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按说这种事情原本应该是各国大名无法忍受的事情,尤其是刃心,他最头痛这种事情,却无奈本愿寺自身有着训练有素的精锐僧兵,以及对整个战国天下广阔的影响,加上其自身大批囤积的财务、大量的粮草使本愿寺实则上不是以寺庙,而是以一种大大名的身份存在,这自然就不能忍了。
比大名还要大的大大名,还是一群僧人,这岂不是反了天了,但就是这种情况下,又由于有各类原因,却一直没有大名出手解决这件事情,这自然是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来整治本愿寺的原因。
因为这不仅需要极其强大的实力,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对本愿寺这种特殊势力动刀,可想而知的就是在之后必定需要承受来自举国上下的舆论压力,加上一个闹不好,有可能不但镇压不成,反而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平时各地大名不愿对本愿寺出手,刃心当然也只有一忍再忍,由此类似这样的普遍情况令本愿寺更为肆无忌惮。
却是直到今天,织田做到了这件事情,那么仅从这件事情便已经可以看出织田如今在战国的地位了,火烧比叡山这样的事情也只有织田信长这样的疯子才能真的干的出来,织田通过这件事情再一次向这个战国天下证明了自己的铁腕,樱则相应的同样向刃心传达了一个特别的信号:有些事情结束了,有些事情也开始了。但依然可以说,这件事情除了弊端之外,少有的令刃心大为痛快。
可痛快完了,接下来就是刃心需要面对的问题了,也就是接下来他应该怎么面对织田这头已经雄起的巨兽,上杉和武田这一次斗的两败俱伤,可以说是最坏的一个结局,耀光和上杉谦信战前的考虑虽然不无问题,但还是有些妇人之仁,可以想象,上杉谦信的战略还是偏向耀光个人倾向做出的一个保守让步,即这个“以退为进”看似高明,实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要是不客气一些,这不过就是为了最后打退堂鼓找到的一个借口。
也就是说,以上杉角度是可以做到所谓“旱涝保收”,并不能用常规的思路去理解,次元对决不是做生意,这种生死搏命的对决中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上杉和武田对付织田,和上杉或者武田一个人对付织田,这两者有区别吗?
也许看起来是有些区别,毕竟一个是两次机会,一个是一次,可在刃心看来都是一样的,其实没区别。
两次机会也要打得过才算,在刃心看来,一次打不过,那么两次也大概率是打不过的,反之,一次打得过,何必需要两次。加上这个两次还是妥协的后果,上杉和武田现在都活了下来,可两人无论是谁都再也没有办法达到最强的鼎盛状态,完成刃心最初以上杉武田之合力,与织田一决雌雄的构想,刃心这一次可以说是有些看错了人,这也许是他需要冷静的地方。
刃心知道他轻易的相信上杉是错误的,但如果上杉都不值得他信任的话,那才是更加重大的一个错误,上杉无法信任,那说明刃心针对于上杉的选择出了问题,这个后果可是无法想象,刃心对此一旦有质疑,那么他的心里还是很没底的,只不过所幸这样的质疑并没有持续很久,尤其是在刃心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刃心不认为自己选错了人,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