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城市的官方名字是“一号海上城市”。顾名思义,当年建造这座海上城市的时候,其实还计划建造第二号、第三号乃至于更多的海上城市。但是智能机器人叛乱打断了这个进程,于是现在辽阔的海洋上,就只有这一个巨型城市孤零零地漂浮在上面。
既然只有这一座城市,那么“一号”这个形容词自然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当大家提起这个城市的时候都用“海上城市”这个简称来指代它。
海上城市和首都区同为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特级聚集区,互相之间看不顺眼是很正常的事情。基本上彼此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干掉对方自己就是最好”那种。
但是在面临同样敌人的压力下,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除了例行的龌龊之外,双方几乎在所有能够合作的领域都在密切合作。两个城市之间互派代表团访问已经形成了常态,基本上上半年是首都区派人去海上城市访问,下半年则是海上城市派人回访。
以这两个城市的技术能力来说,远程通讯当然不是问题,就算是要开圆桌会议也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互派代表团除了作出政治上的姿态,顺便在面对面交流当中更进一步拉近感情之外,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以虽然互访频繁,但是实际上代表团的级别并不怎么高,也没有什么必须解决的事情要办。大多数时候,双方的代表团更像是观光团,主要是让双方的后备力量互相接触,建立一些私人友谊。
在两个城市交往的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次高层会晤,都独立于这两次访问,这几乎也就奠定了这两次访问的政治基调。
但是这一次,海上城市派来的代表当中,有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人,这个人就是海上城市执政官丁建章的儿子丁晨。丁晨今年二十八岁,刚刚在海上城市的最高学府完成全部学业,准备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政务,延续这个政治家族对于海上城市的统治。在这个时候,丁建章派他到首都区来,当然颇有一番深意。
最初海上城市的雏形其实只是一个大型********接驳了大量的集装箱拼接而成。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大型远洋货船,经过多次整合之后,才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实际上,海上城市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产物,最初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能够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所以在想当长的时间里,海上城市的行政级别都很低,各方面资源都要仰赖首都区的接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首都区的人在面对海上城市来人时一直都有一些莫名的优越感,基本上就相当于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的袁绍看到曹操,很多时候都会不自然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海上城市的人口资源一直是最大的短板,所以平均受教育程度很高。最初家底比较薄的时候当然没什么好说的。后来丁家执掌海上城市,有能力与首都区分庭抗礼之后,也没有无耻到学习很多年以前某个姓李的家族那样以自己的出身为耻,而是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海上城市的官员们的学识越高,就越了解从前的历史,当然在面对首都区这个共和国首府的同僚们时,也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压力。这也是海上城市的高层一直不愿意造访首都区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每次海上城市派人回访首都区的时候,经常会在代表团的高层当中掺杂一些年轻人,目地不仅仅是让他们熟悉首都区,也是为了如果遇到首都区的老学究来谈论自古以来,就可以让这些年轻人站出来,顺理成章地来上一句“您说的啥我不明白”,总不成老学究会无耻到拉着人家孩子讲古。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对于代表团当中年轻人存在的意义都很清楚,也都在尽量避免他们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是这个约定俗成的制度仍然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个扮演鲶鱼的年青人都是政府官员,像这次派丁晨出来,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