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也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
妈呀,这个调子起的有点高,有点吓人,上升到国家安全,朝廷稳定的层面了,耿真人啊,你手里的拂尘,我们小老百姓可视为法器,象征扫去烦恼啊。
眼前的事态可是有些烦恼了,我们今日只是来慈宁宫里见过太后,走个亲戚的。
憨山大师,仍然是双手合十,低眉垂目,不紧不慢:“所谓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传此风训,以遍宇内,即陛下所谓坐致太平者也,也就是说,如果佛教遍布全国,则皇帝可坐享太平了。”
憨山大师明显智商要高一些,他在与耿真人争辩的同时,总会言辞中顾及到皇上的感受,说是讨好也好说事,卑尊也好,总之不像耿真人,言语总咄咄逼人,然振振有词,却不顾憨山法师身边站立的皇太后。
太后不出口呵斥,只是给皇帝面子,应该是这样理解吧。
楚箫眨了一下眼睛,吞掉了一个哈欠,又用肩膀顶顶身边的大特务头子,于鹏程便用腹语给之情报:“当时,朝中笃信佛教的后宫太后……势力,与笃信道教的皇帝正发生权力…,不,权威之争,”
于鹏程的腹语倒是清楚的很,只是吞吞吐吐,似想说又不想说。
“皇帝正为打击…,反感母亲太后的势力找不到借口而发愁呢,于是,利用太清宫道士告憨山之事大做文章,经过五案辩审,耿义兰终于胜诉,皇帝下圣谕毁寺复宫,并把憨山发配到五台山,赶出了崂山。”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段纠缠往事啊,那如此说来,满头银发的护法真人耿义兰,现在应该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呢。
赶走了和尚,又恢复了太清宫,完全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嘛,他是在维护皇帝的权威吗?或许皇帝来时,已做了如此安排。
突然“呱咚”一声,燃灯佛后,众多开光法师中,有一和尚不小心打翻了一个香炉,顿时偏殿中腾起了一小团灰雾,并冒起了火星。
楚箫身边的于鹏和,和万历皇帝身边的陈矩,几乎是同一时间,扑到了燃灯佛旁边的太后身边。
周围的太监和宫女,很快用木桶提来的净水,扑熄了火星和灰雾,护着太后来到了清明上河图玉雕前面。
皇帝和太后此时便面对面站在立,这到底是一场佛道之争,还是当朝最高权威之争呢?没那么夸张吧,太后看起来挺慈祥的。
楚箫从《明穆宗实录上》看到,太后出生都人,十五岁入康王府当宫女,一辈子小心谨慎相夫教子,如果说十年前皇帝还小的时候,太后要争个权威,现在皇帝大了亲政了,太后没必要吧。
燃灯佛后面,打扫的宫女和太监,紧手紧脚地忙乱清理。
忙乱中,公主郡主哱依,都随着太后,汇聚到了于鹏程和楚箫身边。
公主挨近于鹏程,小声言道:“可否领着我出去透透气,哪怕是在花园边稍站片刻也好。”
于鹏程眉毛皱成一个王字,嘴角向下耷拉着,竟然是罕见地做了一个鬼脸,没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