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入朝,这也是大军了,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一侧,原本布置在这边的探子和侦骑都是可以用起来,道路扎营之地也都是熟悉,并没有什么阻碍。相对的,李如松率领这支军队的动向,倭寇也同样是知晓,也在平壤城这边做好了准备。李家将门用兵,说是轻佻也好,说是迅捷也好,依靠骑兵快速的向前推进,攻其不备。
在朝鲜也是如此,大军行走半日后就扎下营盘,但李如柏率领骑兵四千,携带两日的干粮草料,一直向前,看看有没有给敌人突袭的可能。不过到了冬日,朝鲜北部平安道、黄海道和京畿道一带,比倭国的北陆还要寒冷几分,倭寇的兵马也是不敢轻动,只是窝在堡垒之中。
副将祖承训率军突进的时候,曾经在半途一个市镇休息,现在这个市镇已经被倭寇占据,并且修筑了土寨,布置了三千兵据守。这实际上是证明倭寇对朝鲜北部的控制在逐渐的加强,这个土寨是拦在骑兵去往平壤的必经之路上。
第一场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寨子很简陋,就近砍伐的树木,真是连树皮都没有剥下,直接削尖了一段插在地下,插木桩的地方外面埋半尺土,然后在外面挖掘壕沟。这个工事虽然简陋,可在这个严寒时节,只要是在外面的粗木栅上浇水,在土墙上浇水,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坚固的工事,尽管来之前下面的探马侦骑也都是说过朝鲜这边的种种情况。
李如梅看到了这个土寨还是大笑:“就这么一个狗窝还拦在路上,小的们,平了他算是首功!小的们,上啊。”
开始打的时候,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修建土寨的地方是在半山,只有两条路可以供进出,其余的都是乱石或者坑洼地形。四千骑兵对土寨里的三千步卒,野战自然优势巨大,奈何要是攻寨的话,骑兵也要下马,也要砍伐树木制造工具,一步步的仰攻,这个颇为的凶险。
李成梁给李如梅的交待很简单,不要理会这些寨子工事,他们自己在山上不好上去,实际上土寨里的兵马也不好下来,李如柏率领的这几千骑,任务就是一路的向前推去,验看大军行进的道路上有没有敌人的大军或者是其他的异常。
至于攻城拔寨,这不是骑兵的任务,李家将门轻佻,轻佻的表现之一,就是好大喜功。
看到这么一个土寨子,李如梅那里想得到其他,只想着拿下此处,先在入朝大军中得个头彩,也让家里的人高兴高兴,他想的太简单了。
事实上,战争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一方的将领想如何就能如何,当李如梅手下的骑兵靠近那寨子跟前,寨子里的铁炮和弓箭一起发射,立刻死伤了几十人,狼狈的退了下去。
李总兵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气,当即是大骂着加了更多的人上去,“五少爷!弟兄们已经是丢了三百条人命了,再打还要死更多!不如先撤下来吧。”
李如梅身边的一名军将低声吼道,已经攻了三次,里面的倭寇也不冒头,就是用铁炮轰打,或许还有朝鲜的投降士兵,在里面不断的射箭出来,这支辽西的骑兵死伤不少。
对于四千人的部队来说,死亡三百人是肉疼,可还不至于伤元气,但自己这么没结果的上去送死,对方好整以暇守御射伤。
这就太让士气低落了,这军将叫“五少爷”而不是叫“总兵””显然动了火气,已经不按照军中的称呼,而是按照族里的了。被这么一叫,李如梅脸色铁青,却不再派人上去攻打,只是冷冷的说道:“留两千人就地监视,派人回去告诉我兄长,其余的人随我继续向前,不要理他。”
打到这牟时候,才发现这个土寨打不打没什么区别,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一支骑兵来说,这真是倒霉催的。
过了三天之后,李成梁率领大军赶到,对自己儿子的指挥他也不好说太多,只是说道:“你安排几千人盯着还是对的,这一处也不能放着不管,要不然粮道会有威胁,”对这样的寨子,他的手段倒是简单,直接下令说道:“炮轰!轰平它。”
北直隶的边镇,都在天津卫的匠坊买过火炮,大家都是不愿意多花银子,价格适中,威力也不小的六斤炮就成了最佳选择。李家将门在这上面却比旁人舍得花钱,却是购置了十门九斤炮”不过天津卫匠坊卖给各个边镇的火炮有个说法,六斤以上的不给炮车炮架,不能让边镇有太多的野战火炮,这也是出于制衡的考虑。
可是定下这个规矩后,实际发生的情况却让人很无言,除宣府和蓟镇、辽镇之外,其余各镇根本不感兴趣,宣府和蓟镇也不过是买几门三斤炮和六斤炮给总兵直属的部队中,辽镇则是购买了九斤炮用作城防,也就是仅此而已。曾有榆林镇的人过来购买六斤炮”因为难得那边有兴趣,三江系统还安排调查了下,结果发现是草原上某商团想要置办,商团武装最多只能拥有三斤炮,这个交易自然被否定了。没有炮车和炮架,但从前的将军炮同样也是没有炮车炮架,但三江匠坊的九斤炮要比大明其他作坊铸造的要轻”质量要好,射程也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