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志所谓的办法在地窖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这里他又复述了一遍。
“一般的火车,我们只要用火炮轰击其车头,就足以完成战术目的。不过我们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那就是装甲列车,我相信假如我们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就是打击德军铁路交通,为了应对,德军一定会使用装甲列车,亦或者在各种军列上挂上几节武装车厢。为此我们的武器必须能做到摧毁其厚重装甲的能力。”
和装甲列车战斗的经验284师当然有,去年袭击切诺比火车站的事耶夫洛夫记得很清楚,杨明志亦是如此。
那些厚实的装甲能免疫很多口径的火炮轰击,只有反坦克炮才能打穿其装甲,但因为穿甲弹的性质令其破甲后的伤害非常有限。
大口径重炮,284师只有五门缴获的德军75毫米的榴弹炮,它过于笨重了。而灵巧的无后坐力炮,目前只有一门,弹药有限,37毫米的口径能取得多大战果实?去轰击装甲列车不过是在装甲上划上一些痕迹!
归根结底部队是需要威力巨大的武器的!
杨明志设想到:“未来我们还是得造火箭炮,伊万诺夫和里固施科夫有着丰富的经验。去年首次袭击霍姆尼奇时,开飞机的波多维奇投放了火箭弹,威力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还是要使用火箭弹,因为这真的是我们有可能制造出的最大威力的武器。”
杨明志的意思很简单,284师要想能打硬仗,必须装备大杀器。本来的284师是编制有15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现在也就只能美好的幻想一下罢了。
而德军搞不好会使用155毫米口径的,刚刚结束的战斗,部队侥幸躲过了恐怖的炮击。
“我们是无法使用重炮的,为了弥补火力不足,当下只有去制造火箭炮。”
说到了火箭炮,杨明志就不得不兴奋,因为是中国人最早将火箭用于军事。奈何这个时代,世界对中国充满了歧视,即便是苏联也不例外。仿佛中国人都该是蠢笨的,说到火箭由中国人率先发明,福明和耶夫洛夫脸上写着震惊,也有一丝不敢相信。
杨明志拍拍手:“好了,同志们,历史的问题先放到一边,我们要解决眼下的问题,那就是火箭炮的量产化。”
让火箭炮量产?科什卡夫第一个提出了质疑:“副师长!恕我直言,制造火箭炮的消耗可是很大的!仅仅装填进黄火药,就是很大的分量,我们的产量着实有限!这不是我们不勤劳,而是原材料根本不多!”
因为去年生产第一枚外径很大的火箭炮弹时,他就是工作人员之一。那枚弹体内装填了大量苦味酸,威力如何他是可以想到的。制约量产的最大原因还是原料匮乏。
这一点杨明志何尝不知道?当下,他可以预见很多战场,苏军已经将带着火箭炮导轨的卡车开到前线,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已经开始了表演。
这些火箭炮弹的精度不怎样,当密集使用后,弹片和冲击波则可以覆盖一大片战场。比起榴弹炮,喀秋莎的能制造出短时间内的不可思议的火力密度,没有人能依靠时间差来躲避炮弹。
在这恐怖火力的背后,则是恐怖的消耗。要制造一枚喀秋莎火箭炮,其各种原料足矣制造十枚152毫米口径的炮弹了!
如果284师也开始制造火箭炮,比起制造一般的炮弹,消耗依旧异常巨大。
这些弊端是不可以回避的,杨明志将这些明明白白的告知了科什卡夫,看得出这个人的表情已经非常复杂。
“这么说来,你要量产火箭炮,这里面的困境还有很多?”耶夫洛夫问。
“是的,不过火箭我们又不是没有量产过!”
听杨明志这话,耶夫洛夫不淡定了:“你是说最初的那些火箭!那些武器的精确度糟糕,威力不过一枚手榴弹,量产那些威力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