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银行里,存款是附带利息的…”朱由榔拿起一个大木牌和一个小木牌,把大木牌放进框框,又把小木牌连着一起拿出来。
“这样看上去是亏钱的,但事实上,银行拿存的钱来放贷,就能够赚钱。”一块块大小不等的木牌被汇聚到一处,又拿出框框,带回了更多的木牌。
……
随着木牌不断移动,这套复杂的令人晕头转向的体系在两人眼中逐渐清晰。花了一个时辰,朱由榔总算讲明白了,他所描述的那个“银行”是什么概念:从帝国的每一个角度吸收每一分金钱,投入到最有利的地方。不仅如此,还能必然的让朝廷,各地官府,商贾将自己的财政存入银行,进行统一结算。如此大笔的进项和出项,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赚钱,而在于任何赚钱的事情,银行都可以插一脚。
在地球的另一面,近代银行体系已经被北意大利的银行家们建立起来,他们发行的银行票据可以在“文明世界”的大多数地方得到认可,在三十年战争中两头借款获取巨大利益。银行资本在后世多被人诟病,但相比存款还要收保管费的钱庄,近代银行制度真的是个先进的事物---明朝政府在烈皇殉国之前,每年把财政收入“上解”到北京,又给各地摊派各种对九边的“对口支援”,比如说,顺天府下面的某个县,要每年给九边送二十两银子这种奇葩规定。有了银行制度,这种问题就能好转很多---只需要划个账就可以了。
但在连无线电都没有的时代,建立这样一套体系,核对,通讯成本也是极高的。一旦各种票据被人伪造,那么整个体系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因此,需要一套较通畅的邮政体系和让人难以伪造的防伪技术,才能支撑银行系统的运转,当然,还需要一些精通“算学”的人才。
对于华夏大陆上的钱庄来说,除了通畅的邮政体系尚有欠缺,防伪技术和人才都还凑合能用(否则人家的银票也不能在几个大城市畅通无阻),如果以此为蓝本改造,难度最低。然而,此时这些钱庄的头头脑脑们,绝大多数都剃了头没法为己所用,只得从缅甸这块商品经济极其落后(相比华夏而言)的处女地开始。
不过,那些钱庄也有不利的一面:家族式传承,选拔天然就是个隐患;培养人才也不够彻底---朱由榔认为脑子里那点可怜的会计知识能够打爆这个年代最好的账房,拨算盘的速度除外。这次建立银行,朱由榔不可能再让其有自己之外任何家族的色彩。重要行业的命脉归于国家,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华夏大地历代政府的信条。
耳提面命,循循善诱,朱由榔又牺牲了穿越者的宝贵时间,来给这两位在华夏大陆最多算府一级的商贾科普金融,可以说是事必躬亲了。可是,不这样,又能怎么做呢?除了自己,谁也不懂,这就是穿越者特有的苦闷。
“朕打算让内务府出银一百万两,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如果二位没有其他意见,剩下百分之四十九,两位可以自己全部认购,也可以转卖给其他人。具体的事宜,朕会让内务府的人和你们谈。”
两人盘算了一下,百分之五十一的话是一百万,自己买股份的价格肯定不能低于这个这个数字,最少也得每百分之一三万两…,天啊,那自己岂不是只能认购个百分之几玩一玩?可是这点比例,面前的皇帝会生气吧?
看起来这位皇帝对商人很友好,进了阿瓦以后就给他们封了爵位,赵全忠还挂了翰林学士的头衔,亦官亦商,而且还时常参与决策;可是,该“赚来的钱”也一点不少。如果自己忤逆他的意思,也许自己的财富转眼就要易手吧。无论如何,在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前,商人的地位总是不稳定的。
“朕并未要你们拿出那么多现银子出来。其实,朕也没打算让内务府拿出一百万两。”
什么?
还有这种操作?
这不是“虚钱实契”么?
所以,皇帝陛下您这是打算杀肥猪吗?
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朱由榔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所以,汝等也不需要真的拿得出来那么多钱。”
“啊?”
“你们想啊,银行一边吸收存款,一边放贷款,要是随时保证所有人都能取到钱,那银行还贷什么钱出去?”
“同理,既然不会所有人都同时取钱,为何要真的把认缴的资本都真的拿出来堆在那里?台柜上,只要有能应付日常的银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