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刚到陈国,就遭到软禁,这明显是个下马威。
在没有见到陈帝之前,他们不能轻举妄动,谁让这是人家地盘,本事再大也得憋着。
三人在使馆等了一天,第二天终于有官员来了,热情地询问高顺,昨日休息的如何。
高顺笑着说还行,但解法选和马嗣明可没那么轻松,昨天他们担惊受怕一晚,生怕有人要害他们,高顺劝了也没用。
“呵呵,招待不周,还请公子见谅,今日本官可以带你们逛逛建康城,不知公子是否感兴趣?”
“乐意之至!”
高顺正想出去呢,只是不敢硬闯,现在有人要带他们,虽然是被监视,但也不影响。
解法选留在使馆,马嗣明跟在高顺身边保护他,加上陈国的寺丞,三人带着一群兵丁出了使馆。
走在建康的街上,看着这座古城,完全没有后世南京的影子,有些建筑还没出现。
大名鼎鼎的金陵,高顺是见识过的,但他的前身建康,高顺以前闻所未闻。
南梁武帝时期,建康建设最大,吸引了印度等各国商人前来参观。
南朝皇帝兴佛,在建康城中建立了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一个建康城,就有僧尼十余万。
建康又有石头城和长江天堑做保护,因此极为坚固,在梁武帝晚年,侯景叛乱,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又将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还差点毁了建康。
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后,开始有计划的修筑建康城,到了陈后主时期,建康城的繁华比起前三朝有过之而不及,更为气派繁华。
东晋时期对建康城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把宫城东移,南对吴时的御街,又把御街南延,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
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对宫城正门、正殿的全城南北轴线。
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南端临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庙、太社,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
经此改建,建康城内形成宫室在北,宫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侧建居里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
建康城规模极其庞大,以建康宫为中心,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
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
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
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
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南迁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遂不得不在城东沿青溪外侧开辟新的居住区。
建康有长江和诸水网航运之便,舟船经秦淮河可以东西两方面抵达建康诸市,沿河及水网遂出现一些聚落。
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着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
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此时的秦淮河,还不是后世的声色场所,而是华夏的商业中心。
秦淮河北岸有大市百余个,还有小市十余所,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
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
秦淮两岸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廛肆星罗棋布,着名手工业产品有“百炼钢”、“罗纹锦”等多种。
商业廛肆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物资充足,交通便利。
秦淮河上流方山置埭,有破冈渎东接江南运河,以通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