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不能怪老天爷,当时双方连年用兵,战死沙场的士兵肯定不在少数,而进军讲究速度,很多战士的尸体也来不及掩埋,再加上前期刚刚下过大雨,爆发瘟疫也属正常。
怪只能怪朱温只顾着打仗,环境卫生没有照顾好,吃了自然规律的亏。
既然爆发了疫情,那就要减少人员聚集,不能再玩扎推儿攻城的游戏了,梁军陆续退回。
进军容易退军难,因为撤退的过程中人心不稳,很可能变成溃退。
考验将领能力的时候到来了。
氏叔琮为了快速班师,下达了一道命令:“但凡染上瘟疫的人,就地烧死,不用回去了!”
此令一出,病者惶惶,叫苦叫累的声音没有了,病得奄奄一息东倒西歪的人没有了,大家都很健康,都声称自己没病,谁敢说自己有病就跟谁急。
既然都没病,那就走呗。
氏叔琮将帅旗竖立在高岗上,营垒遍插旌旗,并留下精兵悍卒殿后,大军徐徐后退。
晋阳城里的人被打怕了,见到对方山岗上的帅旗,以为有伏兵,不敢追击。
梁兵于是可以全师而退。
梁兵退了,晋兵就不会闲着,按照上一次的套路,大军由周德威率领,轻车熟路地又把汾、磁、隰三州取了回来,然后整顿军备,打算发起反攻。
反攻不返攻的朱温已经不太在意了,他现在兵强马壮,完全可以开展多线作战,李克用想打,他就陪着对方打。
在防备李克用的同时朱温还想做点别的,所以他把目光瞄上了李茂贞。
…………………………
李茂贞离朱温的辖区比较远,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长安,朱温不好动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茂贞把皇帝给接(掳)到凤翔去了,而率兵勤王是各大诸侯的义务,现在朱温很想尽一下自己的义务。
李茂贞感觉大事不妙,立刻让昭宗皇帝李晔给朱温下诏:
“朕在凤翔待得挺好的,爱卿就不要来了。”
朱温不听,说皇帝你已经被李茂贞挟持了,这诏书肯定是身不由己才写出来的,所以我不能奉诏。
你诏书下得越多,我就越要打李茂贞。
李茂贞没脾气了,既然对方这么想打,那就打吧。
朱温派朱友宁为前锋,率兵西进,在兴平与李茂贞遭遇,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也不答话,闷着头就打了起来。
李茂贞的军队可以称雄关中,但是遇上汴州的百战之师就不够看了,岐军大败,退走。
朱温大喜,决定给李茂贞来一下狠的,改任大将康怀英为先锋,朱友宁为副,双双领兵西进。
李茂贞在武功设防,康怀英击之,杀岐兵万余人,李茂贞再走。
朱温抚掌笑道:“地名武功,真乃武功也!”
意指康怀英以武建功,赐之以名马。
接下来康怀英、朱友宁乘胜突进,朱温帅大军在后面压阵,李茂贞数次出战,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退回凤翔城里不敢出来了。
朱温说你不出来我就不打你了吗,前两次捏晋阳没捏动,还硌了手,现在捏你凤翔应该没问题了吧。
凤翔城也不好捏,李茂贞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他在坚守城池的同时还向外界求援,求援的对象有很多,作出反应的有三个。
第一位是李克用,他接到求救信后立刻出兵,进犯大梁辖区,朱温派出侄子朱友伦带兵退敌。
朱友伦领兵三万,屯扎在樊石山,扼守住晋兵前进的道路。李克用一看朱温有备,也不硬攻,回去了。
第二位是保大军节度使李周彝,率领鄜坊兵救援李茂贞,屯兵三原界。
朱温一看,小鱼小虾也敢来凑热闹,对康怀英说你去解决他,教教他“死”字是怎么写的。
康怀英驰击三原界,李周彝退走,康怀英本着送佛送到西的精神,不依不饶带兵追击,打到对方首府,还占领了对方的翟州,然后问李周彝你服了没,李周彝说我命都快没了,怎么敢不服呢,我现在服得狠!
康怀英一听,放心了,既然朱温交给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那就班师回府吧,继续参与围攻凤翔的活动。
第三位是王建。李茂贞的求救信送到王建府上的时候,朱温的信使已经在那里了,他给王建带来了朱温的一句话:
“我打凤翔,你少掺和!”。
李茂贞的信使说好巧啊,你也在。朱温信使说不巧,你来晚了,恐怕要白跑一趟了。
其实白跑不白跑的,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在王建那里,王建是个老油条,他对朱温的信使说:
“回去转告梁王,我就守着四川这一亩三分地,其它的事情是不会插手的。”
朱温信使心满意足地走了。
王建回头又对李茂贞的信使说:
“回去转告你家主子,谁打凤翔就等同于打我,我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李茂贞的信使也蹦蹦跳跳回家了。
王建是个无赖,他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下文会进行说明。
总之,李茂贞的求救行动失败了,王建根本没有出兵,而出兵的李克用和李周彝也都没起到实际作用,凤翔被围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