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个方向都有人造反,朱温被困在中间,很是纠结。纠结来纠结去,朱温最后决定先把西边的问题解决掉再说。
杨崇本为什么反呢,因为一个女人。
我们前文提到过,杨崇本以整个邠宁为投名状,投降了朱温。朱温对他并不放心,所以把对方的家眷迁到河中去了,充做人质。
这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杨崇本的妻子很有姿色,被朱温给惦记上了,硬是拉着人家做了一番深入交流。
杨崇本听说朱温把自己的老婆给睡了,十分恼怒,但恼怒之后也无可奈何,因为自己打不过人家啊。
杨崇本无可奈何,他的妻子却不干了,心想我都被人给糟蹋了,你个做老公的却无动于衷,要你何用!
立刻写了一封信给杨崇本:“男子汉大丈夫却不能庇护自己的妻子,你羞不羞!我现在已经是朱温的人了,没有颜面再与君相见,你把刀绳给我,让我死了算了!”
这封信可以理解为一封休书,杨崇本之妻写给他本人的休书。
杨崇本受不得人激,看完妻子的信后又羞又怒,急哭了,咬牙发誓与朱温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归势不两立,妻子还在人家手里呢,也不能立刻翻脸啊,所以要等待时机。
时机很快来了,凤翔的李茂贞向朱温服软,朱温退兵。
这时候战事已了,朱温彻底放心了,为了显示恩宠,把杨崇本的家眷从河中放了回来。
既然人质已经回来了,杨崇本就没有顾忌了,妻子又在他耳边倾诉一肚子委屈,说朱阿三多么不是人,细数其对自己做过的丧尽天良的丑事。
杨崇本的怒火腾地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一咬牙一跺脚,反了!
对于杨崇本的反叛朱温表示很吃惊,他就想啊,我打凤翔的时候你不反,现在仗都打完了你再反,你是不是吃错药了,这不是变相的让我集中精力来削你吗!
杨崇本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物,朱温当然理解不了对方的感情和逻辑。
但无论如何,你既然敢反,我就要打你,所以朱温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朱友裕去征讨杨崇本。
朱友裕很能打,之前杨崇本就是被他打服的,但友裕同志最近身体不太好,但又很害怕自己的父亲,不敢违抗命令,带病出征了。
大军行进到永寿,朱友裕病情加重,一命呜呼。(地方选的好啊)
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友裕是因为长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日积月累被吓死的。
既然一军主帅病死了,军队也就不能前进了,所以大军掉头往回赶,找朱温去复命。
朱温听到儿子死去的消息后是什么反应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朱友裕是朱温诸多儿子中最为出色的。
正因为其出色,所以朱温防着他,害怕有一天控制不住对方,被篡夺了权位。
也是因为其出色,朱温又十分看重这个儿子,想要临终之时把一切都传给对方。
在朱温这种矛盾心理支配下发展起来的父子关系十分古怪,朱温的意思是位子迟早是你的,但你不能抢,为了不让对方抢,就要打压。
但是打压的尺度很难把握,朱温也不擅长把握,所以在恐惧心理笼罩下的朱友裕就挂掉了。
得到消息后朱温也许很痛苦,更有可能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己的权位终于更加稳固了。
但不久之后,他就会开始十分想念这个儿子,因为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朱温才会慢慢意识到现在失去的这个儿子对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
无论如何,杨崇本是必须打了,而且要往死里打。
朱温为此派出了大将刘知俊和康怀英,这两个都是猛人,领着大军一路杀到杨崇本跟前,拳打脚踢把对方胖揍一顿,喝问道你服不服!
杨崇本被打得说不出话来了,一瘸一拐地跑回家疗伤去了,从此再也不敢带兵东出。
朱温很想挥师西进,再打一次西征,但他现在要腾出手来解决一下东面的问题。
东边的王师范不比杨崇本,这是个硬茬子,朱温不敢马虎,他要集中精力和对方扳一扳手腕。
平卢这个藩镇在鲁东(今山东东部),占据着山东半岛,治所在青州。
当年朱温平定了鲁西的朱宣、朱瑾,很想一鼓作气把鲁东也给平了。这时候王师范说不劳您动手了,我投降,所以这仗就没打成。
等到朱温打李茂贞的时候,凤翔城里的人被逼得狠了,千方百计想把朱温赶走。大太监韩全诲灵机一动,就给王师范下了一道伪诏,让他起兵勤王,在东面捅朱温的屁股。
王师范接到诏书后大哭,对手下人说道:“如今天子陷入敌手,各大藩镇都拥兵自重,见死不救,我虽然力有不足,也要为天子尽忠,生死不顾!”
于是开始筹备出兵事宜。
行文至此,我们先来认真了解一下王师范这个人。
王师范是青州本地人,他的父亲是王敬武。
王敬武本来是平卢军的牙将,借着平叛的机会驱逐了平卢节度使安师儒,自立为平卢节度使。
后来王敬武死了,按照唐末藩镇父死子承的不成文规定,应该由王师范来接替节度使的位子。
但是有个问题,王师范当时年龄太小了,他如果上了位恐怕老将们不服,不利于内部团结稳定。
所以昭宗皇帝就堂而皇之地行使了一下主权,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平卢节度使,想要借此把平卢纳入朝廷的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