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 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

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2 / 2)

 推荐阅读: 阳光很暖你很远 摊牌了我是路明非 归来已是花甲身 开局把焰灵姬拐到霍格沃兹 皇后这个职业 弱水三千漏勺饮 名门深爱 燕落九州 我的老婆是群主 辅助她超凶的
最新网址:hbcjlp.com

看到没,这就是朱温的行事风格。

随后,朱温把冯行袭的军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其他各部去,冯行袭收养的许多义子也都被遣散回家,恢复了本来姓氏。

这样一来,许州安定了。

在这里,我们要插叙一段小小的议论。这个议论的选题就是五代时期朝廷与藩镇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的难题。

这个难题一直到了后周乃是北宋建立才得到彻底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各代统治者都在实践中摸索,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消弭矛盾,巩固中央统治,但是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在问题表面打转转,各类举措都没有触及到问题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武夫乱政,礼教崩坏,制度丧失。

这也很正常,因为五代时期各朝统治者大多都是从武夫的角色拼杀出来,或者是被一群武夫推举出来的,让他们向自己人动刀子,显然不太可能。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立规矩、兴礼教,羁縻人心,以文控武。

大家不要小看了礼教的作用,这个东西是加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粘合剂。

俗话说最难控制的是人心,人心被平定了,叛乱也就被平定了,所以说后世王守仁曾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礼教通过与家族文化相结合,在每个人心里构建起一道藩篱,心被关了起来,人就不会撒野了,治理也就容易了。

这个制度通过时间的积累日益根深蒂固,它生长在人心里,蔓延到人际关系中,笼罩在整个中华大地上。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牢不可破。

鲁迅先生文章里一直表现的那个主题:吃人的社会、愚昧的众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礼教,就是这个东西。

当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唐末五代之前的礼教(儒家思想统治制度)还没有腐朽到那种程度。

在那个时代它是起进步作用的,毕竟这么大一个国家,总要有一套制度来约束,否则那不就乱套了吗。

五代时期就是乱了套的一段时期。

这时候礼教没了,约束没了,底线没了,人心也就野了,杀人、吃人、乱-伦、兄弟父子相残的一幕幕接连上演。

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无义之战太多太多,最遭殃的总是黎民百姓。

俗话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时候的兴与亡又太频繁了一些,而且在兴与亡的间隙里也在打仗,你说苦不苦!

要想终结这个乱世,那就需要有非常之武力,非常之文治,两者缺一不可。

只可惜从朱温开始,历代统治者往往武力有余(有的还不足),文治却很是不足(或者为零)。结果只能是以暴制暴,暴乱无穷。

直到后周乃至赵宋时期,大家总算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开始立规矩,并加大对武将的控制。

怎么控制他们呢,用文官,用文官制定的制度,用根植于人心的儒家思想。(所以说,宋代理学的兴起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这是刚需。)

谁若是不服,不想接受这个制度,好吧,我另一只手里可提着刀呢,你要试试?

正所谓雷霆手段,菩提心肠是也。

所以说像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以及宋太祖赵匡胤,这些人都是文治武功顶尖的人物。

乱世中他们能够镇得住穷凶极恶的武将,又能通过施行建设性的制度来开辟太平,真的很不容易。

正因为历史对乱世终结者的标准要求太高,所以在前期积累经验的过程就很痛苦了。

朱温,他也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后世统一积累经验。

主要经验就是对待藩镇的态度上。

在他统治时期,大梁已经渐渐开始从各大藩镇收权,换句话说:大梁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相比于晚唐时期有所加强。

这一点可以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看出来。

但是,朱温并没有为后世开太平的自觉意识,他这样做的目的仅仅为了维护其自身统治而已。

正因为站位不高,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制度,罗绍威跟他关系好,对方就能做节度使;冯行袭尾大不掉,所以要加强控制。

所有的一切还是为了老朱家的政权能够延续下去。

随后朱温连这点工作都不想做了,做皇帝毕竟是很累的,他开始纵情享乐,不再尽做皇帝的义务,专门享受做皇帝的福利,然后大梁政权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走下坡路的表现在于一名绝世武将的崛起。

他,就是杨师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