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朱友文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也就是说东京洛阳的兵马,直接控制在朱友贞的手里。
但问题来了,你想借人家的刀,需要人家愿意借给你呀。
其实这也不成问题。
因为朱温死了,朱友贞不知道,朱友文也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只有凶手朱友珪知道。
信息上的不对称,可以用来杀人。
朱友珪矫诏(假传朱温诏命),让朱友贞杀朱友文。
这个召命很突然,也很无理,但拜朱温平日里嗜杀成性的恶名所赐,他做什么都是合理的。
朱友文就这样被朱友贞所杀。
朱友文一死,朱友珪开始演戏。
他先是大开府库,赏赐群臣以及在京所有军队,收买人心。
然后又不辞劳苦地替朱温下了一道诏书,诏书内容很长,大意是这样的:
我老朱创业三十年,步履维艰,辛辛苦苦才有了今天的基业。未曾想逆子友文竟然心存不轨,夜里带兵来弑杀我,幸亏我的好儿子朱友珪忠孝无双,救了我老朱的性命。
但我还是受了伤,恐怕命不久矣。我死了不要紧,江山要有人继承啊,友珪这孩子不错,就让他来继位吧。
朱友珪颠倒黑白的功夫着实不错,弑君的成了朱友文,他朱友珪反而成了忠臣孝子,而且当事人还都死光了,来了个死无对证,原本漏洞百出的谎话也就变得天衣无缝了。
现在朱温的遗诏出来了,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然后终于开始发丧。
朱友珪在父皇灵柩跟前很是哭天抢地了一番,然后转身登基,做了皇帝。
新皇帝开始大赏群臣。
韩勍在篡位过程中出了大力,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朱友贞杀朱友文有功,成了汴州留后。
随后还有一道任命:加封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为中书令。
前面两个人都可以理解,是为朱友珪出过力的,后面这个朱友谦做过什么呢,为什么要封赏他。
原因很简单:正因为他没做什么,所以更要封赏。因为他手上有重兵,而且眼里不揉沙子。
所以说这个封赏是安抚,也是示好。
但这边示好,那边未必买账。
朱友谦不受命。
不受命就说明对新皇帝不认可,为什么不认可呢,因为朱友谦不糊涂。
朱温最后死于非命,这是被伪诏证明了的,那最终是谁杀了他呢。不用费心多想,也不用断案,看看谁是最后的受益者就可以了。
朱友珪登基称帝,他是最大受益者,所以他是凶手。
你诬陷朱友文弑君,人家友文同志当时远在洛阳,怎么弑君,弑了君他能有什么好处?
而且人家是朱温生前最看好的儿子,不弑君大位也是他的,没有作案动机啊。
反倒是你朱友珪不被朱温喜爱,还调动军队夜闯皇宫,这可都是明摆着的事实,瞒不住人的。
黑就是黑,怎么描也白不了,只会越描越黑。
对于弑君篡位之人,朱友谦肯定不买他的账。
朱友谦不买账,朱友珪很害怕,又发了一封诏书,召朱友谦到洛阳,许以高位。
这就是调虎离山、瓮中捉鳖的戏码了,不安好心。
朱友谦冷笑不止,对使者说道:“朝中新立的皇帝是谁啊?先帝驾崩他都不理丧事,我还要起兵到洛阳去问罪呢,还用他来召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