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的人是一位王爷,名叫朱友孜,现在被封为康王。
康王朱友孜是朱温最小的一个儿子,所以他是朱友贞的弟弟。
弟弟造哥哥的反实属正常,毕竟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亲情是靠不住的。
所以说帝王之家最是无情,无情的不是家,而是权力。
这个造反的过程是这样的。
朱友贞是个专情之人(有别于老子朱温),在他还是个王爷(均王)的时候迎娶了大梁名将张归霸的女儿为妃。现在自己做皇帝了,就想把王妃变成皇后。
这位张妃也确实贤惠,她认为皇帝还没有祭天,如果先立了皇后,于礼不和,怕招来群臣的反对,所以坚决不同意。
不同意就不同意吧,等祭了天再立呗。
未曾想到的是,这位张妃却福薄得很,没有等到成为皇后的那天就病重归天了。梁帝朱友贞甚是悲痛,册封其为德妃,举行葬礼。
康王朱友孜造反就是从这次葬礼开始的。
在德妃出葬的前一晚,朱友孜派了几名心腹埋伏在了寝殿里,就等着朱友贞来了一刀砍掉。
未曾想杀皇帝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了的,需要执行人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这几名心腹里有人心理素质不过关,在行动之前闹出了声响,被朱友贞察觉到了。
既然察觉到了,那就撒丫子快跑呗!朱友贞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脚丫子就一路狂奔,翻墙而出(高难度动作),召集执宿的禁军大索寝殿,把这几名刺客给揪了出来。
刺客里面本来就有人心理素质不过关,指望他们咬舌自尽掩护主人啥的那就别想了,因此经过了一番顺藤摸瓜流程,康王朱友孜就暴露了。
暴露后就是被抓,被抓后就是被杀,咔嚓一阵之后,朱友贞的皇位终于又安稳下来。
位子虽然安稳了,心思却很是不安。
朱友贞害怕呀,老朱家向来有子弑父、弟杀兄的传统,皇位从朱温那里传下来这都发生过多少次流血政变了,任你是虎胆龙威也经不住这一连串的惊吓啊。
而到目前为止,朱温还有很多儿子在世,这些都是隐患。
解决隐患的方式有很多,最简洁高效的一种就是找个理由(甚至理由都不用找)把这些人全杀掉,后世大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这么做的。
朱友贞没有雍正的魄力,或者说,他还是个有温度的人。
他没有杀掉自己的兄弟们,却也不敢再亲近他们。既然不再亲近兄弟们,那就要亲近别人,因为皇帝总要有一些宠信的人呀。
所以外戚就开始借机上位了。
外戚说通俗一点就是皇帝他妈的娘家人,或者是皇帝老婆们的娘家人,以及皇家的女婿们。
朱友贞宠信的这帮外戚里面有一些代表人物,最为代表的就是赵岩、张汉鼎、张汉杰这些人。
赵岩大家可能不怎么熟悉,但应该对他爹有些印象,没错,他爹就是赵犨。
赵犨之前是陈州的老大,第一时间归顺了朱温,受到对方重视,后来还发展成了姻亲关系,儿子赵岩娶了朱温的女儿,这就在革命友谊的基础上加上家族情谊,两家关系铁的不能再铁。
张汉鼎、张汉杰等人是德妃的兄弟,这个德妃就是刚才提到的朱友贞的爱人。
思念爱妃的皇帝照顾一下爱妃的家人也是应该的,所以这两个人为代表的张氏家族也得到了梁帝朱友贞的宠信。
事实证明,依靠血缘、姻亲关系选人用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好效果。朱友贞选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没啥才能,更无德行,精于进谗、固宠。
丑人照不得镜子,没才的人肯定会排斥有真才实学的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特别是当这些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的时候,悲剧就要发生了。
他们首先把朝廷重臣排斥干净,这些重臣以敬翔、李振为主。
敬翔就不用说了,这是个忠于老朱家的大忠臣。李振虽然人格上有缺陷,但也是个有才、能干事的人。这些人是支撑大梁王朝的顶梁柱,你把柱子都给拆掉了,房子能不倒吗。
朝中大臣被霍霍了以后,军中将领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