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大喜:“昔日唐太宗用一个李靖还把颉利可汗(突厥可汗)给抓住了,现在我有猛将三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主意已定,救援幽州!
但救援归救援,你不能拉着大军呼啦一下子就冲上去了,这叫无组织无纪律,容易打败仗。
所以说,救援可以,下一步要商量怎么来救。
在救援方案上各位将领有不同意见。
阎宝认为,契丹举倾国之兵来打幽州,辎重、后勤补给肯定供应不上,所以应该用疲兵之策,不急着与对方决战,等到契丹缺粮撤退的时候,尾随而击之,必能获全胜。
这是一个好计策,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做大的作战成果。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周德威能够撑到契丹退兵。
周德威估计撑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派人求援了。
这时候大将李嗣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周德威是社稷重臣,不能拿他来冒险,应该火速进军,解幽州燃眉之急。
这个看法无疑是正确的,社稷重臣说白了就是资历最老、战功最高、国家倚为柱石的大臣,这样的人物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这个人被打败了,或者被俘虏了、斩杀了,无疑会极大地打击晋军士气,之后的仗也就不用打,直接认输就行了。
所以说,幽州重镇,犹可失;德威老将,不可失。
李存勖是个明白人,他采用了李嗣源的建议。
下一步,火速出击!目的地,幽州!
驰援幽州的任务交由李嗣源来完成。
驰援是个技术活而,要防备着被对方围点打援,半路伏击,这项工作既要讲究快,又要讲究稳。
为此,李嗣源从山中潜行进军,直达幽州。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来可以节省路程;二来可以避实就虚,躲避敌军的截击;三来即便遇上了敌军,也可以在山中据险而守,不至于吃亏。
主意已定,那就进山吧!
李嗣源带着军队翻过大防岭东进,果然遇到契丹兵挡路,一鼓作气杀散敌军,继续进兵。
进军的速度还是有点慢,李嗣源急了,把步兵抛下在后面赶路,自己与养子李从珂带了三千骑兵为先锋,衔枚疾走,杀向幽州城。
距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又遇到契丹兵拦路。
这回拦路的人有点多,还都是骑兵,骑兵对骑兵,那就要拼战斗力了。
李嗣源以寡击众,陷入苦战,最后虽然赢了,但自己的骑兵部队只剩下了一百余骑。
一百余骑又怎样,老子是来增援的,就算剩下一人一骑也要往前冲,要不然怎么能称为李横冲?
李嗣源带着这些残兵行进到了山口,走不动了。
因为前面又有契丹兵拦路,这回的人更多,一万多骑兵。
一百对一万,怎么看都像是在找死。
找死是不行的,现在也不能跑,因为跑不掉,那就只能往前冲。
又要往前冲,又不能死,那就只能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