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瑰带领十余万大军,列阵数十里,威风赫赫,气势如虹。
李存勖现在就想打架,不摆这些花架子,当先一马就带着银枪效节军冲到对方中军里去了。
将是五代第一战皇李存勖,军是五代第一战力银枪效节军,这是最优的组合,也是最恐怖的组合。
李存勖在梁军中冲荡击斩,所向披靡,往返十余里,如入无人之境,把梁军大阵搅了个稀烂。
左厢马军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王彦章作为大梁后期的第一战将,竟然抵敌不住,率军先败,一走了之,跑到濮阳去避风头。
王彦章切切实实是被打怕了,李存勖的疯魔打法在他心理上产生了永久的阴影,终生挥之不散。
王彦章之败在胡柳陂战役中很关键,晋军的先败源于他,梁军的后败也是源于他,因为他率领的是梁军骑兵部队。
王彦章要到濮阳去避风头,在撤退的途中路过晋军西阵,而晋军的辎重兵团就在西阵旁边,他们猛然看到梁军的旗帜,以为对方打过来了,瞬间崩溃,撒丫子乱跑。
这一跑可不得了,这些人无头苍蝇似的跑到了幽州军团去避难,幽州军团是周德威的部队,乱军跑得有点猛(逃命不能不猛啊),把幽州军的阵型给冲乱了。
阵型一乱,幽州兵也就乱了,再加上“梁军打来了,晋军败了!”之类的大呼小叫,军心惶惶,毫无战意。
这时候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了,不是杀一两个逃兵就能解决问题的,即便周德威有天神之威也无力回天。
乱军溃退,自相践踏,发生了大规模踩踏事件,可怜周德威父子还在想着约束军队,最终却被淹没在了汹汹人流之中。
一代名将周德威的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被人流淹没的不只是周德威父子,还有魏博节度副使王缄。
这样一来,晋军队伍全线溃散。
眼见晋军溃了,抱着必败之心的贺瑰总算是看到了希望,把本来已经临近崩溃的梁军又集结起来,向晋军猛击。
攻守之势,就此反转。
李存勖也不忙着去冲锋陷阵了,带着银枪效节军占据了一处小山,收拢溃兵。到了中午,总算是把部分军兵召集了起来。
然后晋、梁大军也不讲什么战阵了,也不分什么左右两翼和中军了,呼啦啦、乱哄哄展开了一场乱战。
胡柳陂中有一处土山,贺瑰带人占领了这个地方,形成了压制晋军的制高点。
李存勖指着这处土山对手下人说道:“今日之战,得此山者胜,我带着大家一起把它夺过来!”
李存勖言出必践,当先一马做前锋,大将李从珂、银枪军大将王建及紧随其后,银枪效节军全军以及其余晋军跟随猛杀,仰攻土山。
李存勖马快,当先登顶,左冲右突,杀伤无算,贺瑰抵敌不住,带头开溜。主将一溜,梁军纷纷溃散,土山易主。
夺了土山,也就掌握了制高点,有了制高点,就竖起了一面旗帜,可以最大范围召集散兵,提振士气了。
至此,梁、晋大军算是打了一个旗鼓相当。
夕阳西下,战斗进行到了傍晚。
贺瑰带着梁军在山西(土山西面)列阵。梁军建制保存还算完整,气势也还没有堕尽,阵势一列,很有一点气势如虹的味道。
晋军为之气结。
这时候打退堂鼓的人出现了,还很多,众将认为军队还没有收拢完毕,不如回营休整,等到明天一早再战。
李存勖并不吭声,望向众人。
三员大将适时出列,表达了各自的不同看法。
第一个是阎宝,他就敌我双方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梁的骑兵已经脱离战场,被王彦章带到濮阳去了,现在留在战场上的只有步兵。
天色已晚,敌军身心俱疲,也想回营睡觉,斗志全无。而我们占据着制高点,借此骑兵俯冲,步阵随后,定然能够破敌。”
说完了正面的,再说反面的:
“我们现在深入敌境,如果现在退兵,必然会被对方咬住不放,必输无疑,此战一输,士气尽丧,攻守易势,河朔地区恐怕都非我王所有了!”
第二个表达意见的是李嗣昭,他根据战场形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和之前周德威的想法不谋而合:
“敌军在这里没有营垒,军心不稳,我们可以用骑兵袭扰对方,让其不得食、不得眠,这样一来敌军必然后退,那时候再进行追击,可以一举破敌。
如果现在不战还营,明日梁军肯定整军复来,那是对方养精蓄锐一番,再想大败对方可就不容易了。”
第三个人是王建及,这是李存勖的亲军(银枪效节军)大队长,是个武人,换句话说就是个粗人。这个人的话比较直接,但是底气十足:
“贼兵的大将已经逃跑了,我们的骑兵毫发未损,现在去打他们一打一个准儿。大王您也不用亲自出马,看末将为您破敌斩酋!”
有这三个人说话,晋军诸将的心思算是稳住了。
将稳住了,兵就不会乱。
李存勖作恍然大悟状,又适时地褒奖了这三个人一番:
“若不是您们提醒,我几乎失了计策!”
这就一锤定音,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计划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猛击梁军。
李嗣昭、王建及两个猛人带骑兵俯冲梁阵,如虎入羊群,大杀四方,梁军崩溃。
骑兵之后是步军,这些人列阵碾压,收拾顽抗之敌,对敌人发起最后一击,然后追亡逐北,打扫战场。
步兵之后还有民兵预备役军队,这些人虽然没去冲锋,却做了一件十分提振士气的事情——虚张声势,摇旗呐喊。
战争进行了一天,这时候士气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