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李存勖听了这些话之后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安静地跟小绵羊一样,怯生生地回了一句:
“您消消气,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手下们逼我的!”
手下们一脸黑线。
没错,我们是逼你了,但这不都是按照剧本来的吗,剧本是谁写的?还不都是你李存勖定的!
好处让你得了,现在有人来踢场子了你就把锅甩到我们身上来,凭什么!
能凭什么,凭人家是老大,凭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能咋地,做手下的背黑锅是义务,懂?
张承业却没有转移自己的火力,他根据李存勖的反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家伙铁了心要称帝啊!
如果这个人不想称帝,肯定会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哥,称帝是假的,我指天发誓,一辈子不称帝,您消消气。”
而李存勖却把锅甩给了手下人,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一方面想称帝,另一方面又顾忌张承业的怒火,不想跟他把关系搞僵,所以拿手下人来挡枪。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洞察到这一点,张承业绝望至极,仰天恸哭:
“诸侯血战,本为唐家,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李存勖做了背弃大唐的叛臣,连带着把我也弄成了叛臣,害人不浅啊!
知道无法挽回,张承业也不在魏州呆着,即刻返回晋阳,郁郁寡欢,忧思成疾,以至于卧床不起。
病倒一个张承业,李存勖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为什么堂堂晋王竟然怕一个监军呢,因为得罪不起。
张承业的狂,自有他狂的资本。
人家是李克用的托孤重臣,更在李存勖上位的时候发挥过主导作用,算是两朝元老,相当于李存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
这个股东还很有责任心,把公司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情来做,一丝不苟,铁面无情。
张承业因为之前的职业(太监)原因,估计是没有子嗣的,这样一来,后代中的侄儿就算是他最亲的晚辈了。
之前五个侄儿到晋阳去依附他,李存勖一看,张大哥的侄儿来了,那要给面子,于是就给这五个人都安排了正式岗位。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五个侄儿也有好有坏,偏偏有一个坏家伙仗着张承业这个后台,竟然去偷盗,还杀死了一个牛贩子。
人命案件在历朝历代都是天大的案件,需要仔细审理,但牵扯到一个张承业,无人敢审。
张承业就自己审,而且依照唐律,判了侄儿斩刑,立即执行。
正所谓杀人偿命,按照律法,故意杀人是要砍头的,但没这么急,可以先关到大牢里,等到良辰吉日(秋后)再斩。
之所以斩这么快,是因为张承业不希望别人来求情。
求情的人就是李存勖,在他看来,万事好商量,张大哥的面子比人命大,所以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救人,然而晚了一步,没救成。
这个人没救成,却把晋阳的法纪立起来了,从此以后,官不敢贪暴,民不敢违法,管理秩序得到最大改善。
看到没,张承业在用心做事,他没有把自己当成打工仔,而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这个理想就是光复大唐,实现理想的手段就是励精图治。
有理想、有信念又大公无私的人,最值得敬畏,正所谓正者无敌。
无敌到什么程度呢?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不管你是谁,只要是敢越线,我就敢办你,而且按照知法犯法的套路给你从重处罚。
开玩笑,亲侄儿我老张都舍得斩,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有啥好顾忌的!
谁若是敢跟法纪杠上了,我老张就跟你杠上了!
于是乎,晋国的权贵群体集体收手,钱也不捞了,威风也不耍了,说话也好听了,一起比拼着做乖宝宝。
不乖不行啊,晋王李存勖够牛了吧,被人家张承业逮住了照样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