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韬更加惶恐,在弟弟李继远和手下人的劝说下,派使者到大梁去请降。
大梁的朱友贞最近被李存勖打得鼻青脸肿,还一直找不回场子来,现在对方的安义留后竟然来投降,多好的事儿呢!
朱友贞真是高兴坏了,给安义藩镇又改了个名字,改成了匡义(可以理解成匡扶正义,当然朱友贞代表正义),任命李继韬为匡义节度使,还加了一个同平章事(宰相)的虚衔。
这个任命很给力,本着投桃报李的心思,李继韬送了两个儿子到朱友贞那里去做人质。
傍上了朱友贞的大腿还不够,李继韬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还要靠自己的道理,他仗义疏财,招募天下勇士。
勇士里面有一个狠人,尧山人,郭威。这家伙是后周的建立者,受到李继韬赏识,留在以后细说。
李继韬一投降,惹恼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泽州守将裴约。当时安义藩镇主要的辖区也就是泽潞二州,李继韬带着潞州投降了大梁,裴约不干,人家就是跟着晋国一条路走到黑,你能咋地。
李继韬不敢咋地,大梁的猛将董璋带兵过来了,干啥呢,打泽州。
打就打呗,谁怕谁呢,双方大打出手,昏天黑地,很是热闹。
这边打得不可开交,后唐的卫州又出事儿了。
卫州刺史是李存儒,这个名是李存勖赐给他的,凭什么赐他名字呢,倒不是这个人很能打,而是因为他很会唱戏。
李存勖的两大爱好就是打架唱戏,对上一个,你就发达了,所以说李存儒就坐上了卫州刺史的位子。
李存儒这个名字还蛮好听,但提到他的原名落差可就大了,叫杨婆儿。
杨婆儿的家长当年是本着什么样的心态为儿子取的这个名字,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个人现在所做的事儿,跟这个本名还是十分应景的。
杨婆儿,不好意思,是李存儒,他唱戏很厉害,做官就不咋地了。估计是之前穷疯了,在担任了卫州刺史之后,这家伙竭尽全力只做一件事——敛财。
怎么敛呢,向百姓敛,向官兵敛,向豪门大户去敛,总之不管你有钱没钱,只要归我管,我都要敛。
好吧,算你狠!
李存儒的敛财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卫州城内军民数量锐减,毕竟民不与官斗,惹不起我们还躲不起吗?能把安土重迁的百姓逼成这样,李存儒真是“好样儿的”!
不仅百姓被逼走了,后来官兵也被逼走了!
士兵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命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拿军饷养家吗,但李存儒这个李扒皮连军饷都贪,话说你贪也可以,好歹给士兵这些苦哈哈们留点啊,他不但一点都不留,还回过头来找士兵要钱。
我的乖乖,贪污贪到这个程度,真是登峰造极。
没办法了,士兵也懒得造反,纷纷找个机会跑掉了。
现在的卫州是百姓流离,士兵逃散,危如垒卵了。
若李存儒在晋国腹地哪个城市里这么瞎折腾估计也没事儿,问题是他折腾的地方在卫州,这可是对梁战争的前线。
你既然这么爱折腾,那就别怪梁军来找麻烦。
找麻烦的梁兵由庄宅使段凝和步军都指挥使张朗带领,这两个人带兵都不咋地,充其量也就是二三流的货色,但现在攻打一个卫州,这种货色也就足够了。
梁军趁夜渡河,奇袭卫州。
卫州守军都跑得差不多了,没跑的也没心思打仗,稍作抵抗就四散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卫州城破,李存儒被抓。
卫州被打下来了,这给了连年只打败仗不打胜仗的梁军以很大鼓励。接下来梁将戴思远又和段凝一起,攻陷了卫州周边的淇门、共城、新乡等地。
这样一来澶州以西,相州以南的土地又都被大梁收购了回去。
这还不算,晋军的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都存储在这些地方,梁军打下土地的同时,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更为可怕的是,通过这一连番的胜仗,梁军“恐晋症”逐渐减轻,他们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勇气,大家一致认为晋军也就那回事儿,打他个小舅子!
李存儒,你害人不浅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西边潞州反叛,南边卫州失守,北边的契丹又不老实,开始起兵犯境了。
契丹人不好打发,李存勖只能派老将李存审到幽州去坐镇。当时李存审已经生病,这老爷子也硬气,硬撑着赶到了北边。
接下来就是打仗,你来我往,来了个持久战。幽州粮食不够,只能从南边往北边运,一番折腾下来,损耗无算,运了半天,幽州城内的粮食也就勉强够吃半年的。
对于李存勖来说,这真是多事之秋啊。自己这里刚一登基,烦心的事儿就都来了,难道天意不在我身上?
一考虑到这里,李存勖就十分丧气。
然而,在这最关键的时刻,破局的人就来了。
这个人叫做卢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