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后唐、后梁相争,怎么看都是后唐赢的盘面大一些,梁国的文臣武将都往后唐跑,李继韬这家伙不走寻常路,竟然从后唐叛变到了梁国,真有种!
这么有种的一个李继韬,现在尴尬了,因为大梁已经被灭了,现在的天下是李存勖的。
来吧兄弟,找自己的老主子李存勖去聊聊天儿,看人家会不会原谅你?
李继韬没别的办法,他也只能去聊天了,因为就凭着潞州这巴掌大的一块儿地方,他根本守不住。
那就硬着头皮去一趟吧。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继韬去了,李存勖还真就原谅他了。
不仅原谅了他,两人关系还十分亲密,李存勖还经常带着他打打猎,郊个游啥的。
这就奇怪了,李存勖虽然看重李继韬他爹李嗣昭,但继韬同学犯的可是叛国罪,这是要杀头的,你即便是功勋旧将之子,给你免个死罪也就顶了天了,但死罪可免,活罪还要受啊,这怎么就一点事儿都没有了呢。
李存勖心软了?
不是,是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继韬来之前,他母亲杨氏先到洛阳打了一个前站,这个杨氏很会敛财,带了银钱四十万两到洛阳行贿。
行贿的对象主要是伶人、宦官,最后还有一个李存勖的老婆,刘夫人。
好了,最主要的两方势力就这样被牵出来了。
伶人、刘夫人。他们都很爱财。
一个是小人,一个是女人,小人和女人的话,没人敢听,但李存勖非常爱听,而且偏听偏信,十分的言听计从。
所以说李继韬的死罪可免,甚至可以光复原职,因为他走了后门。
当然李继韬最后也是个死,但这个死因不是伶人、夫人工作不到位,而是他自己露馅儿了。
具体是这么个事儿,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看不惯李继韬(想想当年存渥同学追赶李嗣昭诸子的桥段,也能理解),见一次骂一次,把对方骂的七上八下的,很是惴惴不安。
看来洛阳非久留之地,还是要赶快走啊。于是乎,李继韬向李存勖辞行。李存勖玩上瘾了,不让他走。
既然皇帝不同意,那就要另想办法,另想的办法就是军情召唤。
李继韬给潞州的弟弟李继远写了封信,让他安排军队哗变(当然是假的),这里一哗变那就是紧急军情了,朝廷自然要派自己这个主将回去平息事件,这不就走成了吗。
问题是操作过程中有个失误,这封信还没出城就被人截获了,事情肯定就败露了。
这种事情在当时就是拥兵自重挟持朝廷外加谋反呐,死罪逃不了了,所以李继韬就被砍了脑袋。
这颗脑袋掉的有点“冤”,无论是伶人还是夫人,随便哪个派别出手都能保李继韬一命,更何况是双方一起出手呢,怪只能怪继韬同学操作失误,误了一条老命。
下面,我们来隆重地介绍一下这两股势力。
首先是伶人。
李存勖手下的伶人名气很大,因为后世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单独列出了一章《伶官传》,来描述伶官的“丰功伟绩”。
做伶人竟然能让人着书立传,也真是超凡脱俗了。
我们说过,李存勖平生有两大爱好:唱戏和打仗。
现在仗打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唱戏上来。
既然要唱戏,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唱,伶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当时李存勖兵入开封,灭了大梁,享受着红花和喝彩声打马从街上进城的时候,有人拦路,拦路的就是个伶人,名叫周匝。
这个周匝之前是李存勖身边的红人,战场上做了梁军的俘虏,李存勖很是挂念。现在这个大活人猛得从大街上跳了出来,可把李存勖高兴坏了。立刻赏给对方一个刺史做。
让伶人做刺史,千古奇闻了。然而这还没完,周匝又向李存勖引荐了两个救命恩人,说没有这两个人,我早就死了,咱要知恩图报是不是,您看是不是也要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