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李存审一死,北边要有人来守啊,你指望契丹那群痞子们好好听话,不太靠谱,和平,总归是要打出来的。
既然要打,那就要派个和李存审旗鼓相当的猛将过去,即便没法旗鼓相当,那也要大差不多才行,要不然镇不住场子啊。
选来选去,只有李嗣源李横冲了。
既然这样,那就走马上任吧。
李横冲到了北边,揪住契丹就是一阵猛打,让你们这帮龟儿子不消停,让你们这群兔崽子罚我来戍边,不打你们打谁!
打得差不多了,跟李存勖上了一道表,求对方办件事儿。
啥事儿呢,李嗣源的家还在晋阳(太原),自己在前线打仗,未免挂心家里,但自己又回不去,那就只能让儿子去照应一下。
于是乎,李嗣源请求李存勖把李从珂任命为北京(晋阳)内牙指挥使,这样一来,工作生活就两不误了。
按说这是一件小事儿,武将打仗想要照顾一下家里很正常嘛。
李存勖接到奏表后也感觉是小事儿,立刻就要准了,但回头一寻思,小事儿不小啊。
晋阳是个什么地方啊,唐太祖李渊就在那里发家的,自己也是从那里过来的,这是个龙城啊。让李从珂在这个地方领兵,家是顾到了,晋阳也就被你们父子给控制住了呗。
而且你李嗣源还镇守者幽州、镇州,我的乖乖,晋阳加幽、镇,这是什么概念?
我李存勖就是从晋阳起兵,然后灭了桀燕(幽州),后来又收降了王镕(镇州),这才积累起了灭梁的资本。现在我在洛阳呆着了,你就想把我的本钱收过去,你想干啥?
而且李嗣源是有前科的,这家伙做过逃兵,做过逃兵的人你还指望他一心一意效忠于你吗?
不仅如此,李嗣源带兵北上的时候路过魏州,问魏州的张宪要了五百副铠甲。按说这里要去打契丹了,五百副铠甲也不多,给就给了呗。
但里面有个规定,调拨铠甲是需要向朝廷报备的。
这是个违规行为,但这个行为不严重,朝廷可以当做不知道,事后补手续就可以了。
但是李存勖却发怒了,为了五百副铠甲,他向李嗣源发飙了,发飙的方法是处理张宪。
李存勖说了一句话:“宪不奉诏,擅以吾铠给嗣源,何意也!”
说白了铠甲的事儿是小事儿,但反映的却是大问题。张宪在魏州,他不归李嗣源管,但却主动为对方开后门,说明什么,说明李嗣源的影响力已经到了魏州。
这是最令李存勖不安的。
他游猎、唱戏,不管军政,但越是不管,越是担心别人来抢,于是乎,为了宣示主权,李存勖这次敲山震虎,罚了张宪一个月的俸禄,还命令他到李嗣源军中把铠甲取回来。
俸禄啥的都是小事,表明的态度是大事。这对外界说明了一个问题,李存勖与李嗣源的感情还不值五百副铠甲。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李存勖还会同意李嗣源的请求吗?当然不会!
李存勖非但没有准许,反而下诏斥责李嗣源“为家忘国”,斥责了还不够,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你不是为你儿子讨官吗,我非要贬他,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让他带了几百个人去戍守石门镇去了。
得了,家顾不到了,儿子还发配去守边了,李嗣源慌了。
他惶恐之下请求回京说明情况,那意思是皇上你肯定对我有误会,咱兄弟俩当面把话说清楚,别为了这事儿起了隔阂。
其实隔阂早就有了,面对李嗣源的请求,李存勖只回复了两个字:不准!
你就好好戍你的边吧,回京城的事儿以后再说。
以上,就是李嗣源在幽州的情况。
现在郭崇韬说不能让他回来,这到底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李存勖同意了。
但同意你的意见是一回事儿,看你这个人不爽又是另一回事儿。
我们前文说过,李存勖早就对郭崇韬不爽了,现在他看着对方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感觉很别扭,所以就问了下面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