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谦这个人很重要,他是早期投降李存勖的后梁军阀之一,现在官职是河中节度使兼尚书令。
这是一个位极人臣的人,一来有功,二来和李存勖的关系也不错,为人比较强硬。
事情就坏在这个强硬上。
宦官、伶人来向他索贿,他不给,在他眼里,这就是一帮子奴才,哪有奴才跟大臣索贿的道理?非但不给,还要摆脸子,气急了还要打人。
这就把宦官、伶人们气得牙痒痒了,一双双贼眼死死盯着河中,就盼着朱友谦能犯个错,好在李存勖跟前参他一本。
郭崇韬大军出征的时候,朱友谦在河中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活动,随后把受检阅部队交给儿子郭领德带领,跟随朝廷大军出征。
按说这不是个事儿,即便是事儿也是个好事儿,人家朱友谦好心发兵助讨,这是对朝廷大大的尽忠啊。
事实证明,事情好不好,关键看怎么说,在伶人景进嘴里,就没啥他朱友谦的好事儿。
景进向李存勖进言:“朱友谦听说朝廷大军开拔,以为是去讨伐他的,举行阅兵来自卫,这是要造反啊!”
皇帝最听不得手下的武将造反,但朱友谦和李存勖也是老交情了,对方还不至于就因为一句话而搞掉他。
一句话不行,那就再加一句。
“郭崇韬之所以敢在蜀地造反,就是因为和朱友谦串通好的,他们一个在西川,一个在河中,遥相呼应,想要成就大事。”
好嘛,竟然跟郭崇韬的案子牵扯上了,这就容不得你了!
景进真敢说,李存勖也真敢信,下一步就要拿住朱友谦法办。
朱友谦作为一镇诸侯,朝廷里边也有人,很快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大惊,想要去找李存勖说明情况。
在他眼里看来,这就是小人给自己使绊子,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找到皇帝把事情解释清楚,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而且我一个堂堂节度使,主动到京城去说明情况,这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清白,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
手下人劝他不要去,朱友谦非要去,在他看来这不是去送死,而是去找那帮子伶人、阉人去算账。
气势汹汹的朱友谦到了洛阳,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见不到李存勖的面,面都见不到,怎么样来解释清白呢。
这都要归功于景进,小人永远是阴险的,他知道朱友谦是冲着自己来的,君臣两个人一见面,就没有他的好果子吃了。
为了自救,他必须阻止双方会晤,阻止的方法就是继续进谗,让李存勖把对方恶心的够够儿的,也就没有心情召见他了。
谗言是这样的:
“河中有人来告变了,朱友谦与郭崇韬商量好了谋反。现在郭崇韬死了,朱友谦这家伙贼心不死,又和李存乂勾结,这是要把谋反事业进行到底啊!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也!”
这纯粹就是胡扯,但胡扯的话偏偏有人信,信的人就是李存勖。
既然信了,那朱友谦就没必要再留着了。
李存勖下诏,改任朱友谦为义成节度使,不让你在河中呆了,看你还咋反。白天下达了任命状,晚上就派人把朱友谦的府邸给围了,围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进去把朱友谦拉出来,赶到徽安门外一刀给咔嚓了。
朱友谦这死的冤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