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莒国国君刘淼在早朝后于崇文殿内召见六部尚书。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六部尚书跪拜于地恭颂万岁。
“平身吧”,龙书案之后的刘淼沉声道。
“谢陛下。”,六位尚书抱拳拱手拜谢后才起了身。
“赐座。”,刘淼看向庞大海说道。庞大海应承后安排几个小太监为六位尚书搬来了凳子,六位尚书再次谢恩后坐定。
“孤今日留各位尚书在此,是有一事相商。”,刘淼起身从龙书案后走了出来,六位尚书也赶忙起身,“你们坐你们的,孤是坐的乏了,快坐。”,几位尚书见此不再坚持便坐了下来。
“不知陛下同臣等商议什么事情?”,工部尚书是小国君这一线上,自然清楚国君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找到这几位重臣,虽然自己是不大赞成的,但是国君心意已决,自己也不大好坚持。
“孤有心变法,不知道尔等是否愿做孤的肱骨之臣。”,小国君此时意气勃发,伸展出双臂似乎极其自信。
在这几位尚书看来,小国君的动作倒是比那“变法”二字更吸引他们。
变法?变法二字在大臣们眼中早就成了过家家的游戏。毕竟变法要牵连太多人的利益,而就算是国君也很难对那盘根错节的利益团伙有什么太大的震慑。小国君继位四年以来,诸位大臣一再研究小国君的心性和行事方式,小国君有着不同于同龄人般的深沉心思,这倒也算是没浪费太后的优良基因,但是这位小国君似乎更喜欢那种大开大阖的明斗,而非暗争。那些背地里使绊子、动手脚的事情做的真不多,起码要比太后做的少太多。
小国君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有着极强烈的自信,信心满满的要对朝堂、莒国进行大开大阖的改变。但是由于太后和那一脉大臣的掣肘,往往事与愿违。起码到如今这个时刻,国君还没有做成什么大事,而太后也以此为借口依旧参与甚至把持着朝政。
国君虽然对此恨得咬牙切车,但是却终究还是没有对着自己的母后展开那大开大阖的阵势。国君和太后显然没有明面的决裂,表面上还维持着母慈子孝的模样,但是谁都知道他们之间的不断增长的排斥乃至于恨意,只需要一段时间或者某些事情的推动,这份尚还掩藏的情绪就会暴露在阳光之下,届时恐怕就是莒国朝堂动荡的时分。
如今表面的风平浪静还能遮掩着那暗潮汹涌,不过最苦的就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虽然几乎各自都已经选择了队伍,但是对手可不是他们能否有胆子得罪的。夹在太后和国君之间的滋味可是不好受啊。
“臣等定当为莒国肝脑涂地!”,吏部尚书率先跪拜于地,其他几位尚书也反应过来跪拜。
“起来吧,今天是讨论,不要过于纠结那君臣之礼。”,刘淼轻声道,随后向一旁的庞大海挥了挥手,庞大海会意便从身旁的一个小太监手中接过了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几份折子。
“陛下已将变法的具体内容编写成诏书,请各位大人过目。”,庞大海拿着托盘一人一份折子的分了下去,几位大臣向庞大海点头示意后接过折子细细品读着。
户部尚书焦小白和刑部尚书佟斌对视了一眼,佟斌摇了摇头,焦小白也摇了摇头。他们都是太后一脉的大臣,今天之前还真没听说国君要变法,更不知道国君这个所谓的“变法”到底是怎么个变。多年来,变法一事在多国是层出不穷,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效果,只是看着今天国君自信满满的样子,两个人心中还有些疑虑,见对方并不清楚便赶忙展开折子细细的看着。
焦小白和佟斌的眼神交流自然没有逃过小国君的眼睛,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对此有什么动作,虽然恨他们为母后做事,但终究还是得找个好的理由、借口才能拿他们开刀吧?不然如何?我看你不顺眼,我要弄死你?虽然心里有这种冲动,但是这种事还是没有办法做的。
不多时,几位尚书将诏书看完了,不得不说诏书中很多内容写到了点子上,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很是不错,但是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君要裁撤封地,要收拢私兵!这是莒国开国以来历任国君都曾想过但是都没做过的事情。
“陛下,老臣以为裁撤封地一事兹事体大,还请陛下三思。”,户部尚书焦小白倒是第一个开了口,裁撤封地,国君这是疯了吧?本来涿州公就心高气傲的,这事儿一出还不是直接给了他借口吗?到时候,涿州公带着兵卒杀进王宫,这王宫还不得成了你的王墓么?
国君饶有深意的看了焦小白一眼,“三思?孤已经三思又三思了,封地一事不必再说,必须裁撤!”,说罢一甩龙袍的长袖又坐回到了龙书案之后。
“陛下!裁撤封地一事万万不可啊,封地乃是祖制,陛下这样违背祖制恐怕要令王族寒心啊。”,在焦小白的示意下刑部尚书佟斌赶忙伏拜于地,高声喊道。
“寒心?王族寒心?”,国君倒是让佟斌气乐了,“你且说说,孤怎么就让王族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