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宾主辩论

第二百三十五章 宾主辩论(1 / 2)

 推荐阅读: 诸界御灵师 我的未婚妻有点呆萌 重回火线 美少女,请租借我吧 千古情愁一线缘 美女的超级保镖 网游之超级游侠 燕云二十八骑 逐仙,把我还给我 魔君大人有双桃花眼
最新网址:hbcjlp.com

没有等到他自认为的假想敌,却等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殷清风现在心里美得恨不能要蹦起来。

他现在和他们讨论他为什么这么“神奇”的话题,“说到经史,这些年小弟都是闭门死读。若宾王兄和吕兄不弃,小弟愿虚心聆听两位兄长的教导。”

“不敢!周虽自傲,但观望二郎的气度,恐怕经史不在周之下。”

观看史书上的马周,这个人有些傲有些倔。或许是殷清风给他的震撼太多了,他现在一副正统的谦恭的读书人形象。

吕才嘿嘿一笑,也不说话。

殷清风见他这么好说话,立刻说道:“小弟边学边教,若有失误之处,难免会误人子弟。两位兄长若暂无去向,小弟想邀请两位兄长暂住在小弟这里。”

吕才一副全凭马周做主的样子看着马周,马周和他对视了一下,缓缓的点了点头。

殷清风大喜,站起来向二人行礼,“小弟能得两位兄长的指教,真是三生有幸!”

贪杯的马周酣然睡下了,吕才也把自己灌醉了,留下殷清风在书房里静思。

从马周今天的反应来看,再施展一些小手段的话,他应该跑不了的。马周来长安是求官的、求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这些,自己都能给他。

如果史书没有记错的话,马周的『性』格属于那种不拘小节但并又不持才傲物。对于这样的人,只要比他更有才华,且能送他平步青云,还有什么担心的?

至于吕才,他是出来找媳『妇』的。只要帮他找到媳『妇』,以他朴素的观点来说,自己就算是他半个救命恩人了。留下他,难度也不大。

还在沉睡的马周和吕才分别被唤醒了,“二郎,天『色』还早...”

殷清风似笑非笑的说道:“宾王兄,小弟要带学生出去跑步,你可愿一同去?”主要是马周的睡姿太不雅观了。

“跑步?带学生跑步?”马周终于有些清醒了。

“如果宾王兄有兴趣,去了就知道了。”

“请二郎稍候。”

带着马周和吕才跑了一圈,又让他俩在旁边跟着打太极。

等殷清风收气站定之后,吕才是终于忍不住了,“二郎,这其中的妙处快与吕才说说!”

面对吕才的疑问,殷清风在早饭的时候再次啰嗦了一遍养生与长寿之道。

吕才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又摇头。弄得周围的人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认同还是反对。

后世一想到八卦就把太极联系在一起,或者是想到了太极就联想到了八卦。就像某个不要脸的国家一样,将八卦和太极简易后变成他们的国旗。

八卦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后见于孔子的。

“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的原名“天地自然之图”比较贴切。

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

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而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传自张三丰。

但从元末到明末,史书中关于太极拳的记载是找不到的。

另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明末清初的陈王廷。但从陈王廷留下的来看,又与洪洞通背拳的几乎雷同。

不管谁创的,太极拳符合道家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是没错的。

吕才想了好久,说道:“才观二郎舞动的太极拳,的确符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似乎又有医家的导引术...二郎举手投足之间看似柔和、缓慢和轻灵,但...才以为还不够圆润,或者说...缺少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殷清风差点儿流下瀑布汗了,他这是遇到专业打假的人了。

他学太极拳的时候,不但年岁小,而且是被爷爷拿棍子『逼』着学的。至所以一直没忘,一是印象太深,而是各种公园里总是能见到。

就像吕才说的那样,他的太极拳也就是形象而神不像...说神不像有些冤屈他了。

对太极拳的领悟和对所有事务的领悟一样,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他现在既不担心健康的问题,也没有养生的需求,他天天比划着太极拳,无非就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舒筋活血罢了。

不过,吕才这个从没接触过太极拳的人,能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纰漏,可见他对的理解有多深刻。

“这小弟只是无意间学来的拳术,对其理解并不太多。若吕兄能指点一二,清风感激不尽。”

吕才真是个实诚人儿,根本不说客套话。他说道:“那需要二郎多舞动几遍,才方可领悟其精髓。”

殷清风满心欢喜的说道:“好、好。但现在不是研究它的时候,早食结束后,清风还要去给学生们传授算学。等下午...”

吕才来精神了,“算学好啊~~才可否也去听课?”

殷清风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正好两位兄长可以指点一下小弟。”

中国什么年代都不缺少人才,算术方面也是如此。

吕才或许没有祖冲之那样的数学成果,但他精通历学就可见他的数学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经过吕才这一打岔,殷清风又对马周说道:“我朝初立,宾王兄正是大好年华。若是如此嗜爱杯中酒,不但误事更会折寿。小弟不忍看到宾王兄年华早去,想借这晨练之法强壮宾王兄的体魄。”

“周铭谢二郎的关爱,可是饮酒乃快意之事,何来折寿一说?”

马周的不解让殷清风很头疼,但是为了拉拢这个盟友他只好搜肠刮肚的将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讲了一遍。

马周听完,沉思了半天说道:“周虽不涉猎医家的典籍,但二郎刚才的言语周是信服的。可...真的要戒酒不成?”

吕才这时『插』嘴了,“小弟曾读过,里面收录了十八卷和三十七卷。如果兄长有兴致的话,小弟盼与兄长探讨一二。”

马周摇摇头,“周愚钝,只读、、......之前本以为凭心中所学可报效君王,可见到二郎之后,周只能感慨‘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啊!不但能...”

殷清风打断了马周接下来的表扬,“当不得兄长夸耀。不知兄长如何解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马周精神一震,“孔圣之意是:学习与思考是相辅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小弟也赞同孔子所提倡的这种读书方法。那请问:怎样才能确保所学的内容为切实有用的真知呢?”

“这...”马周一时语竭。

“小弟认为,实践检验真知。只有具体的去做,才能验证出不管是古人先贤的理论还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内容是否是正确的。”

马周陷入了深思好久之后恍然道:“这就是二郎昨日带周去查看山下农庄的用意?”

“是。庙堂之上的臣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地方上任职后屡获升迁而止,一种是君王直接任命的。兄长认为何人更有才华更能辅佐好君王...”

历史上马周直接被李世民看重并在一年后让他当上了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也就是说,马周始终做的是政客型官员而不是实干型官员。

政客型官员不一定有能力成为一个实干型官员,同样,实干型官员不一定具有足够的智慧成为政客型官员。

殷清风不知道马周能不能成为一个实干型官员,但既然他想与马周结盟,就必须要让马周认同他的做法。马周不必非要去地方上任职,但马周的价值观或者说认知必须与他的趋同,否则如何有结盟的可能?

“...当然,这两种人的能力不一定孰高孰低,但想要更好的辅佐君王,就要对国计民生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小弟做不到在庙堂上侃侃而谈,只能俯下身去做些具体的事情。”

殷清风言论又一次引起了马周和吕才的沉思。

在古代,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有一个共识:书读得多了就能当官。

获得官位之后怎么当好这个官呢?当然是他们负责张嘴指挥,下面的吏胥负责跑腿落实。从来没有哪个官员认为自己应该懂得具体的农桑稼穑、应该懂得税收运输等等,把经史的书籍读好就行。

“再次铭谢二郎的教诲,周这就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若有幸中举,当会泽惠一方百姓!”说完,马周起身就要往外走。

殷清风一愣,下意识的拽住了他,“等等!”

等马周停下里后,殷清风也才意识到原来马周跑偏了剧本。他对马周的『性』格只能报以苦笑,“兄长,小弟并非此意。”

马周回过头不解的问道:“难道二郎不是让周将心中所学付诸你说的那个实践吗?”

殷清风赶忙一拱手,“兄长且坐下,让小弟慢慢道来。”

马周也不回礼,坐下后,“周也不想离去,这一二日每听二郎的言论周都深受启发。”

殷清风见他不走了,心中暗舒了一口气,“在兄长看来,为官者何为重?”

“上报君王下泽黎民。”马周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具体如何去做呢?”

“本来周也有腹论,现在周更想听二郎之言。”

也不知道是马周谦虚了还是狡猾了,殷清风也没有客气的说道:“出任地方,当然要考虑如何因地制宜的惠泽百姓....”

“等等,能讲讲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吗?”

殷清风没想到马周会做出如此举动,这非常非常不符合古人的礼仪,但他又能如何。不过这也是好事儿。

“从‘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就能看出,在制定国策尤其是关乎农桑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地域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说:若以关中的标准去征收江淮等地的农税,要不就是农税收少了,要不就是让江淮等地的民众负担更重了。”

“唔...”马周点点头,“二郎接着说刚才的话题。”

“...但是出任中央,为官者就要考虑一国的发展方向与具体问题。”

“一国的发展方向...二郎昨日说的扩大疆域算是发展的方向?”

“算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能说说二郎心中还有何种计较?”

“比如农桑、比如教化、比如交通、比如税收....”

“又以何为重?”

“并重!”

“并重?”

“独木不成林,涉及到百姓的吃穿住行、子女教育、婚配、就业等都算是国之大事。一地百姓不宁一地百姓造反,一国百姓不宁一国百姓造反。为官为君者,既要想着百年之计,又要考虑到当下的百姓是否能吃饱穿暖、心情愉悦。”

“吃饱穿暖也就罢了,这心情愉悦...哦...周明白了,二郎继续说就业是怎么回事。”

“就业就是做一个有收入的事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里面的壮有所用,兄长如何理解?他们除了出仕、务农还能做什么?”

“...百工、经商?”

“中提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可是到了西汉的时候,解读为:“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时至今世,若以兄长而论,兄长愿为哪一民?愿做工与商吗?”

马周摇摇头,“不愿。”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工与商的地位现今的如此低下,可是这天下能缺少了他们不成?”

“这与就业有什么关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