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风语,到底是只有言语,没有天视地听之视。
陈实庵看不到东岛之景色,江心刚也不会真的不识趣道调笑这位大监为何只有九指。
在流言风语之中,陈实庵最终听到的,也只是江心刚的狂悖之语,与那位大监的一时语塞。
陈实庵猜都能猜得到,江心刚必然是没有任何动作,直愣愣的站在原地,等着大监把旨意送到他的手上。
不由地,陈实庵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停下了流言风语的道术。
“看来,终究是我想太多了,”
在编辑部中的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周师更是打趣道:“实庵,在想些什么呢?
老头子我可还等着你帮我写风语文章扬名天下呢。”
“周师勿催,这就前去。”
陈实庵打了个哈哈,笑着看向江离订好的牌匾,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今,风语文章,算是有了根了。”
“风语文章,新文之始,那此地,就将是新文之源。
再过很多年之后,这个地方,一定会成为我大庆的圣地,会有很多新文传人,前来参观,纪念这里,曾经出过的为他们开路的新文先贤。”
周子瑜笑道:“到时候,说不定老头子我也能沾光,被后人稍带着记住呢?”
“新文,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钱逸古负手道:“新文取代旧文,是大势所趋,是时代之潮流。
任何想要阻挡其的东西,都一定会被击碎。
届时,新文就是唯一的光,所有的人,都是新术传人,那我等自然会被后人记于心中。”
“逸古,你这么说,可就有些激进咯。”
周子瑜皱眉道:“我很认可新文的存在,但取代这个词,用的可不好。
新文,也不该成为唯一的选择。
灵文之路,是何时诞生,你可知晓?”
“自然知晓。”
钱逸古回应道:“是在先玄时代,百家争鸣之时,至圣先师开路所创。”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那是一个如此璀璨的时代。
其中的诸多学说,即便到了如今,都不算过时。”
周子瑜抚掌道:“若无百家之诸子,便是至圣先师,也未必就能开辟出灵文之路。
而便是至圣先师的学问,最开始也并不被完全接纳,是吸纳了百家之长,才最终被历代王朝定为了国学,成为了所谓的旧文。
思想,只有对撞,才能产生火花。
我之所以请辜立诚来京都学院,就是因此。
在我看来,新文与旧文,不应当是这种决裂的状态,一味的摒弃,对新文之发展,并没有好处。
真正的新文,理当是对旧文的扬弃和革新。
例如八股,就是实打实的弊病,所以我们要一步步的将其剔除。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文一样是有可取之处的。
就好像即便是在当初百家争鸣时代脱颖而出的旧文,也一样是吸纳了百家之长,才最终成为了王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