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谢小东现是和市委专家李国忠商量之火,又去镇上和康达书记商量了一下子对村民的规划,没想到康达书记很快就同意了。
接着谢小东便回到村里开展了土地流转前期的准备工作——宣传工作。
因为农村土地从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家庭联程承包责任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村里的人不太懂土地流转到底是什么玩意,这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
谢小东回到村里脱贫指挥部,先是召开了村班子会议,主要是提出了自己准备搞大农场的想法,以及产业规划,村干部听了之后,尤其是村书记刘二问:“这个行吗,是不是国家政策?”
村书记刘二当了几十年的村书记,一直不敢创新,生怕自己犯错误什么的,但是对于谢小东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知道上海的发展之所以成就现在的这种辉煌也和上海的敢于闯荡有关系,没有当年上海的敢于闯荡,敢于探索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上海,所以这对于谢小东的启发相当大。
“国家只是提倡咱们搞创新,前提是让老百姓过的好,哪有不冒险的事情,我给你举例一下人家当时浦东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谢小东这么一说,不仅村书记刘二想听,就连驻村第一书记郝鹏飞也想知道,他没想到谢小东对上海发展的历史这么了解。
“上海在80年代的时候,你们知道吗,人均住房只有2平方米,烧煤球,就连在上海外滩当时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因为人太多,人太拥挤,基本上可以说是万人情侣墙,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好老百姓的事情,想法设法进行探索,进行94专项,直接借外债搞发展,这靠的是什么,是敢于打拼的上海精神!”
谢小东这么说,其他人都听懵了,因为在大家眼里,上海就是一个繁华的地方,依靠的就是地方好,没想到还有过这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这让村民有点感兴趣。
“小东,你继续说吧,我想听听上海是当时怎么发展起来的,或许对咱们村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呢!”驻村第一书记郝鹏飞说。
“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借鉴,在上海80年代94专项之后,成立了上海94公司,这是当时上海的国有企业,用来管理借来的钱的公司,搞了一些惠及百姓的项目,比如南浦大桥就是94专项资金搞起来的,南浦大桥在1991年修建而成,打通了和浦东的连接,接着80年代,上海开始开始学习外国,为了筹集资金搞建设,为百姓服务,开始搞股票,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就是上海飞乐音响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股票,当时发行了一万股,每股是50元,接着上海在1990年12月19日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当时这家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只有11平方米,很小的,但是就是这么把建设搞了起来,接着便是开放了浦东,对浦东进行开发,吸引了许多商人来这里投资,从1990年到2000年,上海用了十年时间,达到了国外200年走过的路,你们说这靠的是什么,是敢于探索,敢于学习,敢于闯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