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所述,是张九龄当初回到长安时,李泌和贺知章两人在他背后做的交易。贺知章曾对李泌说过这样的话,“小友将来可为卿相,可保大唐无忧也。”
李泌也不知道贺知章哪里来的这想法,一度也生出了贺知章会相面的想法。贺知章后面还有话,意思是自己已经垂垂老矣,保护大唐的责任以后就落在李泌这个后来者的身上了。
因为如此迷之自信,也带着对大唐将来这位保护者的喜爱,贺知章与李泌的关系很多的时候,就连贺生见了也有些嫉妒。
这不,两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贺生就站在院子里看苏焕等人劈材。
张九龄,这位张说最为看好的人,不但风姿绰约,还有铮臣身上必然俱备的品质——死谏。
文死谏,武死战,便可造就一个盛世王朝。但张说看好他的原因却不是这些,而是因为张九龄文采斐然,又与自己认了本家,再加上李泌时不时地说张九龄不错,做外官浪费了。
本着让张九龄继承自己文宗一脉的想法,也为了给小友李泌一个交代,所以张说死前,给玄宗举荐的人就是张九龄。
那时候,张九龄正在洪州领着百姓修水渠呢,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等到前宰相裴光庭去世,韩休又整日让自己不得安宁,玄宗就想起来这个张九龄来了。
于是,张九龄奉诏回京,出任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副院长。
玄宗很看好他,经常让他代馔敕书。这张九龄不愧是文采斐然,每次接到旨意写敕令诏书的时候,都是面对玄宗,须臾而就,从来不用打草稿。且写出来的敕令诏书文辞练达,语义精确,竟是比玄宗的本意更是精深。如此才华,便是深受玄宗倚重。
所以,不到一年的工夫,玄宗将张九龄两次升为中书侍郎,为他迁转更高的官位积累资历。到了开元二十年初,张九龄便依例迁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院长,已是正四品上的高官。
张九龄虽是有张说的举荐,可他一路精进,势头强劲,确实是他本人的本事。可他若是想入相,却还差那么一点点。
这一点点,就是一个机会。
自打裴光庭死后,大约是玄宗已经习惯了只有两位宰相的日子,他身边的近臣们从没有再听他说过要三位宰相的话。
现在的两位宰相,说穿了也就只有一位有存在感,那就是韩休。所以,玄宗现在的日子,就是在和韩休之间无休无止的争论中度过的。
玄宗觉得现在的擂台上是一比一,自家只要能斗得过韩休就算是赢了所有朝臣。还是这样好,管他几位宰相呢,只要自己的对手是最少的,那就是最好的。
没对手?这种事玄宗想过,可自打当上皇帝以来,就没指望过。老天做对,不管自己怎么精挑细选,最后都给自己弄个对头来。
偶尔找到与自己不做对的了,那些已经退出相位的前宰相,比如姚崇,宋璟之流,就会再拾起当年之勇,与自己斗个不休不止。
唉,做皇帝难啊,做一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皇帝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玄宗常常会生出这样的感叹。
所以,现在的两位宰相虽是他都不满意,可也只能这样将就着了。他已经没有心思再找一位宰相,让大唐的宰相班子满员齐编。
就这样,张九龄一路猛进,到了这时候便是戛然而止。不过,他永远也不知道的是,贺知章和李泌之间的交易,其中一条就是让他入相。
而且,在这个交易中,李泌不能为他说任何话,也不能为他做任何事。换句话说,就是李泌必须和张九龄撇清关系。
好在张九龄之前在洪州任职,与李泌来往的不多,大多数朝臣并不知道李泌和张九龄的关系。就是有知道的,现在李泌和张九龄无任何来往,他们也会以为定然是张说死了,与张说一党的张九龄,就此便淡出了李泌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