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跟着契丹撤往草原,从此他们这些人都要被迫学会放牧牛羊,好处是到了草原,他韩家天然是汉人的领袖,依然能够在契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德让见父亲久久不说话,便猜到了父亲的想法,当即站起来说道:“父亲,我韩家乃是大辽忠臣,自当跟着朝廷走,朝廷去哪里,我韩家就跟着去哪里!”
韩德让的话点醒了韩匡嗣,跟着契丹走,哪能落个忠臣的名声,若是留在幽州首鼠两端,那还真就成了三姓家奴。
“我儿说的是,韩家是大辽忠臣,自然是跟着朝廷撤到关外草原。”
韩匡嗣表态后,耶律奚底与室昉提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若是韩家背叛契丹,契丹就会少一大块的力量。
毕竟韩家手中掌握着几万汉军,连带着这些士兵的家属十多万人,这样一股势力完全能够弥补朝廷的人力空虚。
再说关外也不是没有能够耕种的土地,只不过契丹等游牧部落不善农耕,并不会种地,这些汉人到了关外,将那些靠近河流的土地分给他们,用不了几年就能让关外也形成一个个的粮仓。
韩家动员起来,所有的士兵家属都开始打包行李,锅碗瓢盆什么都是宝贝,连续准备了三天的时间,韩家军陆续撤出了幽州。
从幽州到居庸关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推着鸡公车,赶着牛车的人群,到了居庸关关城城门处,大周在这里设了关卡,每一个过去的百姓都会被问一句有没有被强制迁徙。
只要有人迟疑地说出不想离开,就会被关卡的士兵拦住,连同家人一起留下来。
这个过程中一旁做为联合监督的契丹部士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被扣留下来,却不敢表露出任何的不满情绪。
山前的百姓迁徙一直持续了十多天的时间还在持续,整个山前之地是幽云十六州最精华的地方,河道密布,人烟稠密,被北虏控制了这么多年。
一些仗着北虏的淫威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人可不敢留在故乡,他们担心朝廷会秋后算账,趁着这个能够溜走的机会,一个个收拾细软连家乡巧取豪夺的土地都不要了,跟着契丹部撤出了关内。
随着山前的交接逐渐完成,山后的交接很痛快,最精华的云州周边早已被李筠与杨业收复,该跑的人早已跑了,留下来的都是不愿意离开的百姓。
即使如此整个幽云十六州的交接工作还是到年底才算粗略结束,一些细致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展开。
首先这么大一片土地的回归,需要大量的官吏进行管理,经过契丹部的撤离,跟随着契丹部撤离的百姓就占了整个幽云之地的三分之一,相对中原幽云之地本就是地广人稀之地,派遣大量的官吏治理,所得的收获还不一定能够抵得上朝廷管理的成本。
可是不管又不行,总不能拿回来就这么荒废在这里,岂不是成了盗匪藏污纳垢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