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啊!这有什么难的,那些农场大户种那么多粮食,还能都吃了,自然是要卖出去的,朝廷设定一个保护价收购粮食,百姓愿意卖粮,就到官府设在各个县城的官仓卖粮。
当然卖与不卖全凭自愿,朝廷需要的粮食并不指望这些粮食,不过随着进城做工的百姓越来越多,粮食的流通也会越来越频繁。
官府制定一个基础的粮食收购价,就是保护百姓在丰年不至于被粮商恶意压价,粮商给出的价格只要低于官府的收购价,百姓又不傻,自然愿意将粮食卖给官府。”
“若是粮商的收购价高于官府呢,难道官府就不收粮了吗?若是没有官府手里的粮食平抑粮价,那些粮商岂不是要大肆抬价坑害百姓。”
“宋某还是那句话,商业上的事就用商业的手段解决,朝廷在百姓手里收不到粮食,不代表在海外收不到粮食,每年海外贸易船队能够给朝廷带回大量的海外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平抑粮价。
若是有哪个人不长眼,想要趁机囤积居奇,宋某就让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科进士们冥思苦想,却依然找不到宋文远新政的漏洞,难道这新政真的就无懈可击吗?
别人相信不相信吕蒙正不知道,反正他是不相信还有找不到漏洞的新政,若是一个新政变法一开始就无懈可击,能够想出这种新政的人得有多妖孽。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应该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宋文远之所以跟这些新科进士讲解新政,也是想让这些当世英杰找一找新政是否有漏洞,当然宋文远知道这样的新政其实还是很粗糙,对于他来说漏洞一大把,他随时都能钻新政的空子。
可是他能想到的办法,这个时代的人未必能够想的到,而且后世的一些监督贪腐的办法,以大周如今的条件也用不上。
眼下这些办法,已经是宋文远能够想到的最优解,虽然不是最好,但却是最适合。
“爵爷!若是天下都实施幽州这样的新政,朝廷的科举制度也按照新政的方式革新,是不是以后科举的难度就会降低了?”
宋文远发现说话的还是那个与吕蒙正一样比较活跃的新科进士,不同于少年吃过不少苦头写了下千古名篇《寒窑赋》的吕蒙正,宋文远从新科进士进入幽州就开始关注他。
这个新科进士宋文远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也不好意思现在去问人家的名字,不过上官想要知道下官的名字,那还不简单。
宋文远眼睛一转便想到了主意,对几人说道:“今天跟你们讲了这么多新政的理论,以及将来要怎么执行,你们回去之后,每人写一篇策论署名后亲自交给宋某,宋某要看看你们对新政的理解到底有多少。”
几个新科进士赶紧躬身行礼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