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让何能把信举起来,凑近看了眼。
一只鹤飞到一座山上,确切地说,是飞到一个金元宝上,被一根绳子拴着。
画技差到极致,但也能猜出寓意。
岛国有一座银矿,在大明时期,供给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
矿产底蕴,丰富到令人发指。
名为石见银矿!
张家兄弟跑到石见银矿去了?
既然是张家兄弟的求救信,那么……严成锦对着何能道:“看不懂,烧了。”
何能小跑着端来火盆,连信纸一起烧了。
翌日,大清早。
严成锦坐进轿子里,到了小巷口时,看见一倭人蹲守在墙根。
倭人打量着轿子,似乎不敢过来,瞥了轿子一眼就走了。
严成锦从午门的偏门入宫,跟着早朝的官员人流,来到奉天殿。
黄册清算后,弘治皇帝对户部的算学,颇为不满。
朝中大事,若年年请外人来清算,成何体统?
况且,他想缩短清查的年限。
“十年太长,朕想三年清算一次黄册,作为定例。”
百官左右相互看了一眼。
清算一次,就要几个月的时间,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韩文为难道:“陛下,黄册清算颇为复杂,需几个主簿校对清算,此外,还有请乞、军饷、赈银和税赋等多项账目,户部实在力不从心。”
宫中修缮和藩王用度,也要清算,光靠户部,三六五加零零七也算不过来。
并且,大明用的是珠算,远不如计算器来得快。
严成锦陷入沉思,陛下的用意明显,短期清查,防止水田再次缩减。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望着张升:“户部和翰苑的官员,算学一窍不通,朕觉得,问题出在礼部,礼部打算如何整饬?”
礼部掌管科举,便是掌管大明的教育。
选拔出来的官员,竟算学还不如坊间的商贾,他当然要追问。
张升压力大增:“臣会加强算学的教导。”
乡试和会试,只考三场。
首场,八股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五经各一篇。
第三场,策问五道。
大明科举,以及历朝科举,并不考算学。
这才导致了在朝廷的官员,算数不如坊间做买卖的商贾。
宋朝和元朝,天元术的发展繁盛,若推广延承下来,大明或将成为世界第一数学大国。
可偏偏在明朝,遭受了断层。
严成锦站在都察院队列前,一言不发。
改制之事,需要慎言。
……
礼部值房,
张升拿起镇纸,苦思许久,不知该如何整饬。
“国子监和天下书生,皆轻视算学,陛下真是难为本官。”
“若只是为了清算黄册,实在大费周章。”一个礼部主簿叹息道。
大明科举的根本,还是八股文,是读圣贤书。
与圣贤书无关的,都是旁门左道。
若礼部下旨,令天下书生特意学珠算,会动摇大明的读书风气。
所以,张升这封旨意,写得慎之又慎,想了许久,还未落笔。
下了值,回到府上。
张升换上儒裳,坐在锦凳上,不由嗟叹几声。
“爹,民以食为天,先用膳,吃完再叹气也不迟。”
张元锡眼巴巴地望着糖醋鲤鱼。
老爹是礼部尚书,故讲究礼节,长者不动筷,他也不能动筷子。
“爹吃不下!”
“那孩儿……还吃不吃?”
张升不管他,自顾地道:“陛下让爹整饬算学,可算学又非科举的学问,且该教的都教了,还能如何整饬?诶。”
“爹,谢玉的算学,也是从良乡学来的,良乡有理学院的院试,爹不妨问问王世伯。”张元锡常去青山藏书馆会友,略知一二。
张升眼睛放出光来,连忙喊人备轿。
不多时,便到了王府。
王越从良乡回京,听闻张升来了,哈哈大笑从后堂走来。